[发明专利]一种在陶瓷管上原位生长二维片状结构纳米氧化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1775.6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0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燕;居佃兴;曹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G01N27/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袁敬清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原位 生长 二维 片状 结构 纳米 氧化锌 方法 | ||
1.一种在陶瓷管上原位生长二维片状结构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一)配置氧化锌籽晶层溶液:
将二水乙酸锌和乙醇胺溶于乙二醇甲醚;
或者,将二水乙酸锌用乙醇溶解,然后加入氢氧化锂,超声振荡至
氢氧化锂完全反应;
其中,二水乙酸锌与乙醇胺的质量比为4.4:1.2;二水乙酸锌与氢
氧化锂的质量比为2.7:0.74;
(二)二维片状结构纳米氧化锌的生长:
将氧化铝陶瓷管在氧化锌籽晶层溶液中浸渍之后,于350℃煅烧30 min;然后,置于入装有0.025 mol/l的硝酸锌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溶液高压反应釜中,于95℃恒温水热生长3-12h,即得生长于氧化铝陶瓷管的二维片状结构纳米氧化锌;
其中,硝酸锌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二醇甲醚的用量为25ml/4.4g二水乙酸锌;乙醇的用量为250ml/5.4g二水乙酸锌;所述为高压反应釜的内衬为聚四氟乙烯,容积为50 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二水乙酸锌和乙醇胺溶于乙二醇甲醚之后,静置12h;
或者,加入氢氧化锂后的超声振荡时间为1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水热生长时间为6-12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水热生长时间为8h。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气敏氧化铝陶瓷管。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敏氧化铝陶瓷管制备的气敏传感器。
8.一种氧化镍/氧化锌纳米片异质结的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敏氧化铝陶瓷管表面上沉积p型半导体材料氧化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17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