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护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2788.5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勤;金淮;张建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护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坡方法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拆卸护坡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土木工程的大发展,深大基坑工程层出不穷,为了做好基坑工程的安全工作,需要对基坑边坡采取支护加固措施进行保护。目前,在全国深大基坑工程的支护工作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护坡桩进行基坑支护。这些钢筋混凝土的护坡桩在基坑回填后,就失去作用而废弃;同时永久的留在土体当中,形成了地下障碍物,不利于后续工程的施工和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使用。同时以上方法的工程造价也比较高,且所述护坡桩也是一次性投入,不能重复利用,还有其它缺陷是:施工工期长,施工速度慢等。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护坡方法,
一个目的在于:护坡桩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另一个目的在于:护坡桩工程造价低,材料可拆卸且可重复利用材料;
再一个目的在于:地下不留障碍物,不妨碍后续规划施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技术方案,对护坡桩的位置进行定位;
步骤2、在所述定位处,用震动沉管器对钢管向下施加压力,并使所述钢管的最底端达到设计标高处;
步骤3、按照所述技术方案要求,向下开挖一段距离;
步骤4、在每排所述钢管之间绑扎钢筋网片,并向所述钢筋网片上喷射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所述钢筋网片与侧压土锚接;
步骤5、重复所述步骤3与步骤4,一直到所述技术方案设计标高处;
步骤6、进行所述建筑物的安装施工;
步骤7、拆卸并拨出所述钢管;
步骤8、用砂子填满桩坑;
其中,所述钢管由多根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子钢管串联组合构成,每根所述子钢管之间进行栓接。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的混凝土为速凝混凝土,所述速凝混凝土的厚度为3-7cm。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子钢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且外直径或边长均相同。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根子钢管的上端口向下一段距离处均有一个向内收缩的台阶,且每根所述子钢管的下端均可以从另一根所述子钢管的上端口向下插入到所述台阶处。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接的螺栓为L形结构。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实现所述步骤7而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拆卸所述建筑物基底标高以上所述子钢管的技术手段:
步骤a、把最上面两根所述子钢管之间的所述螺栓卸下,吊走上面一根所述子钢管,并清理出所述子钢管内的泥土;
步骤b、重复所述步骤a的方法,依次卸下并吊走所述子钢管;
拨出所述建筑物基底标高以下所述子钢管的技术手段:
步骤c、用螺旋钻杆把所述钢管内的泥土清理出来,清理深度到最下面一根所述子钢管的最底端处;
步骤d、向所述子钢管内灌满水,水面至所述基底标高处,并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e、用吊车向上拨所述子钢管,并用水泵从最下面一根所述子钢管的最底端把水与泥土的混合物抽出,同时从最上面一根所述子钢管的上端口灌水,并保持水面的平衡。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中的一段时间为30-9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的一种可拆卸护坡方法。达到了护坡桩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工程造价低、材料可拆卸且可重复利用材料以及地下不留障碍物,不妨碍后续规划施工。
附图说明: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可拆卸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技术方案,对护坡桩的位置进行定位;
步骤2、在所述定位处,用震动沉管器对钢管向下施加压力,并使所述钢管的最底端达到设计标高处;
步骤3、按照所述技术方案要求,向下开挖一段距离;
步骤4、在每排所述钢管之间绑扎钢筋网片,并向所述钢筋网片上喷射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所述钢筋网片与侧压土锚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2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针并通式软管留置头皮针
- 下一篇:包含硫酸沙丁胺醇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