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柱状间隔器和黑底的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3761.8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朴仟顺;崔庆植;宋镐石;李素蓏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27 | 分类号: | G03F7/027;G03F7/004;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辉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柱状 间隔 黑底 着色 光敏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共聚物、环氧树脂化合物或由其衍生的化合物、可聚合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包括黑色着色剂和蓝色着色剂的着色剂。当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形成固化层时,可以得到良好的透光率和光密度以及良好的弹性回复率、分辨率、耐化学性、和厚度。因而,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可形成柱状间隔器、黑底或黑色柱状间隔器,并且可以用在各种电子部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形成钝化层、层间电介质、间隔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LCD)面板中使用的光屏蔽部分的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形成的固化层,特别是柱状间隔器(BCS),其中,柱状间隔器和黑底处于一体。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保持LCD液晶单元中顶部和底部透明基板之间的距离而采用由光敏组合物形成的间隔器。因此,LCD是通过将电压施加到两个透明基板之间恒定间隙中注入的液晶材料来驱动的光电器件,因此维持两个基片之间的恒定间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透明基板之间的间隙不是恒定的,则可能改变其上的电压以及穿过该部分的光透光率,导致在亮度不均匀的缺陷。根据对大型LCD 面板尺寸的最新选择,维持两片透明基板之间的恒定间隙已开始变得更加关键。
通过在基板上涂布光敏树脂组合物,并且在其上使用掩模,将涂布的基板暴露于紫外线下等,接着对其进行显影,可以形成间隔器。最近,人们已经致力于使用用于间隔器的遮光材料,因此,也在积极开发着色光敏树脂。
韩国公开专利第2006-125993号公开了一种同时形成用于LCD的滤色器钝化层和柱状间隔器的方法,以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负性光致抗蚀剂组合物,和更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由具有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和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组合物同时形成彩色滤光器钝化层(即绝缘层)和柱状间隔器的方法。
此外,最近,通过开发一种将柱状间隔器和黑底集成到一个模块的BCS简化了该方法。然而,BCS必须有满足用于黑底的性能例如遮光性以及用于柱状间隔器需要的性能例如弹性回复率和耐化学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适用于这些目的的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同时满足柱状间隔器和黑底性能的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共聚物,(b)环氧树脂化合物或由其衍生的化合物,(c)可聚合的化合物,(d) 光聚合引发剂,和(e)着色剂,其包含0~5wt%的无机黑色着色剂,10~40wt%的有机黑色着色剂,以及1~15wt%的蓝色着色剂,基于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固体含量的总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由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柱状间隔器、黑底或者黑色柱状间隔器(BCS)。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包含所述柱状间隔器、黑底或者BCS的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暴露界限和显影界限,并且提供了同样满足用于黑底的性能例如透光率以及光密度,以及那些用于柱状间隔器的性能例如弹性回复率、分辨率、耐化学性和形成固化层时的涂层厚度。因此,该组合物用于形成彩色间隔器、黑底、BCS等,其可以用在各种电子部件中例如OLED显示器和LCD的面板。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时,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将从本发明的下述说明中会变得明显,该图显示了:
图1:黑色柱状间隔器(BCS)横截面实例的示意图(A:柱状间隔器的厚度,B:黑底部分的厚度,和C:柱状间隔器部件的临界尺寸(C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着色光敏树脂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未经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3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