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水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169.3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6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辉;吴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水 降温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水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反应器降温的冷却水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反应器降温的冷却水降温装置,主体部分是由循环水槽、循环水泵和板式放热器所组成的水循环回路,使用时反应器设备外部的循环水夹套接入循环水泵和板式放热器的连通管路上。循环水槽的材质为碳钢,可容纳6cm3左右的清水,循环水泵安装在循环水槽的底部侧面,主要是为反应器设备外部的循环水夹套连续提供冷却水对反应器进行降温,循环水夹套的回水经过板式放热器进行热交换后再返回循环水槽,从而保证流经反应器设备外部的循环水夹套的冷却水为常温。
上述装置及冷却方法存在以下缺陷:通常所用的冷却水为夹杂有一定含量污染物(主要为固体颗粒状、纤维状或软质胶状)的水,这种冷却水容易造成板式放热器前端的过滤器堵塞,影响降温效果不利于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连续、稳定地冷却的冷却水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冷却水降温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水降温装置,包括由冷水储槽、降温循环水泵和冷却塔依次连接组成的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塔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回流口,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与降温循环水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回流口与冷水储槽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内设置有水流分布器和风冷器,所述水流分布器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风冷器位于水流分布器的上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冷却水降温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冷却水降温装置对反应器进行降温的降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夹套接入降温循环水泵与冷却塔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降温循环水泵为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夹套连续提供来自冷水储槽的冷却水对反应器进行降温,循环水夹套的回水通过冷却塔的进水口进入冷却塔内的水流分布器,经风冷器风冷后由冷却塔的回流口返回冷水储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内设有水流分布器和风冷器的冷却塔,用风冷的方式代替现有的板式放热器的换热方式,避免了因过滤器堵塞而造成的降温效果下降的问题,实现了可连续、稳定地冷却的目的,同时也克服了水质对冷却水降温装置所造成的限制,可适用于不同水质的冷却水,提高了冷却水降温装置的环境适应能力,扩宽了冷却水降温装置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冷水储槽; 2、降温循环水泵; 3、冷却塔; 4、水流分布器;
5、风冷器; 6、集气罩; 7、喷淋塔; 8、喷淋循环水泵;
9、尾气风机; 70、喷淋头; 100、进水管; 101、回流管;
102、进气管; 103、回流管; 104、出水管; 105、溢流管;
106、尾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内设有水流分布器和风冷器的冷却塔,用风冷的方式代替现有的板式放热器的换热方式,从而实现可连续、稳定地冷却的目的。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降温装置,包括由冷水储槽1、降温循环水泵2和冷却塔3依次连接组成的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塔3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回流口,所述冷却塔3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100与降温循环水泵2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3的回流口通过回流管101与冷水储槽1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3内设置有水流分布器4和风冷器5,所述水流分布器4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风冷器5位于水流分布器4的上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储槽1的材质优选为碳钢,所述降温循环水泵2优选为磁力泵,所述冷却塔3的材质优选为玻璃钢,所述风冷器5优选为冷却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对绞连续收卷的双头收卷成圈机
- 下一篇:复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