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促进牡丹生长并拮抗病原菌的细菌使牡丹种子萌发和促进牡丹幼苗生长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16389.6 申请日: 2014-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4054426A 公开(公告)日: 2014-09-24
发明(设计)人: 韩继刚;王云山;胡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G7/00;A01G7/06;C12N1/20;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20160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促进 牡丹 生长 拮抗 病原菌 细菌 种子 萌发 幼苗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利用促进牡丹生长并拮抗病原菌的细菌使牡丹种子萌发和促进牡丹幼苗生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根际是指生物、化学和物理特性受到影响的紧密环绕植物根的区域,其范围内的微生物多而活跃,构成了根际特有的微生物区系。根际微生物区其中主要以细菌为主,其中对植物有益的菌群称为植物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PGPR旺盛的代谢作用,如生物固氮、解磷作用、产生铁载体等,可加强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植物营养元素的矿化,同时其分泌的多种植物生长激素可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达发育、从而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牡丹归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之一。近年来,牡丹的油用价值日渐凸显,牡丹已经成为兼具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油用价值的重要经济植物。对于观赏牡丹来讲,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和土壤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土壤微生态活性降低,是引种地区栽培牡丹生长状况不良、观赏性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于油用牡丹,如何科学施肥并显著提高牡丹籽的产量则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在牡丹的栽培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真菌病害的威胁,主要有灰霉病(Botrytis paeoniae)、红斑病(Cladosporium aeoniae)和褐斑病(Cercospora paeoniae)等。此外,牡丹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牡丹种子成熟当年秋播后,胚根逐步发育成根,但是胚轴不伸长,处于休眠状态,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期(约60~90天)和一定的低温值(约0~10℃)以后,上胚轴才能解除休眠而发芽出土。如何促使牡丹种子尽早萌发,并且得到较高的发芽率是改进牡丹播种育苗技术的关键之一。

因此,研制促进牡丹生长并拮抗多种病原菌的微生物菌剂具有显著和迫切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多数菌剂的发酵都采用淀粉质原料,但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粮食生产压力巨大,难以支撑庞大发酵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寻找更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用于菌剂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促进牡丹生长并拮抗病原菌的细菌提高牡丹种子的生根率、缩短牡丹种子生根时间、提高主根长度≥40mm的种子百分率和增加牡丹种子主根长度的使牡丹种子生根(使牡丹种子胚根萌发)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牡丹种子生根的方法,包括将休眠的牡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得到浸种后的牡丹种子,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SM1101处理所述浸种后的牡丹种子1-3小时(如1小时),得到菌剂处理的牡丹种子,将所述菌剂处理的牡丹种子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牡丹生根种子;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SM110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8527。

上述使牡丹种子生根的方法中,所述生根培养为将所述菌剂处理的牡丹种子与层积基质混合在10-25℃(如昼20-25℃,夜10-15℃)放置。

上述使牡丹种子生根的方法中,所述层积基质可为珍珠岩或河沙等。

上述使牡丹种子生根的方法中,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SM1101处理所述浸种后的牡丹种子1-3小时为将所述浸种后的牡丹种子置于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SM1101的菌悬液中浸泡1-3小时(如1小时)。

上述使牡丹种子生根的方法中,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SM1101的菌悬液中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SM1101的含量为108cfu/ml-109cfu/ml(如109cfu/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未经上海辰山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