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其制作方法及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7589.3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广为;王笑冰;潘锋;俞宏斐;段云飞;詹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9F3/02;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沈祖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形 编码 全息 防伪 制作方法 识别 系统 | ||
1.一种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伪信息层,所述防伪信息层中含全息防伪图文,以及与所述全息防伪图文重叠、交叠和/或分离布置的隐形编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编码为通过使用对智能设备开放的可编程接口编写程序所输出的离散编码点,并且可通过使用智能终端设备的解码程序显示所述隐形编码的隐藏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信息包含文字、图像、语音文件、视频文件,或它们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防伪图文为全息图文、条形码、二维码,或它们的组合。
5.一种用于制作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的防伪信息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通过对智能设备开放的可编程接口编写程序,输出离散编码点;
S2将所述离散编码点与全息防伪图文绘制在一起;
S3利用全息拍摄或光刻技术,制作具有隐形编码全息防伪图文的光刻胶版;
S4利用电铸技术,制作全息模压镍版;以及
S5利用热压复制技术,将所述全息模压镍版上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图文压印至信息承载层上,以形成防伪信息层。
6.一种扫描和识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视频捕获模块,用于扫描所述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完成视频捕获;
隐码分析模块,用于对视频捕获模块扫描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解析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中的隐码,对解析得到的隐码模式加密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一数据服务器进行检索和匹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捕获模块进一步通过如下方式扫描所述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完成视频捕获:
(a)选择视频捕捉设备,定义视频捕捉设备的各项参数,设置预览回调函数,从而启动视频捕捉设备,并设置定时器;
(b)所述视频捕捉设备每隔一设定时间定焦一次,对焦成功后拍摄一副图像给隐码分析模块解析,视频捕捉设备停止拍照但继续进行视频捕获和对焦;
(c)若隐码分析模块解析成功,则结束;否则返回执行(b)。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码分析模块进一步包括:
图像预处理单元,用于对视频捕获模块扫描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得到的图像进行同态滤波、直方图均衡化和Canny算子边缘检测,使所述图像中突出隐码模式与噪点分布;
隐码模式分析单元,用于将隐码模式从噪点中提取出来并加以识别,包括:采用针对二值图像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对视频捕获模块扫描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得到的图像中含有噪点的隐码模式去噪,使用线性多类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型训练得到分类函数,使用所述分类函数识别隐码图像的10个基数,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扫描以获得隐码模式序列;
隐码模式加密单元,用于对解析得到的隐码模式加密,包括:使用私钥加密算法将所述隐码模式的字符串进行加密。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显示执行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回传的检索和匹配后的物品信息,并将所述物品信息显示于一显示屏上。
10.一种扫描和识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的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中包括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设有视频捕捉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具备无线上网功能。
11.一种对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编码全息防伪膜进行检索和匹配的数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服务分类码和与所述服务分类码对应的物品信息;
数据服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网络接收某装置或设备发送的加密的隐码模式,通过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差错校验后解密所述隐码模式,检索所述数据库模块中的服务分类码,从服务分类码中匹配出与所述隐码模式适配的编码并获取编码对应的物品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将检索和匹配后的结果信息反馈至所述装置或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大学;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5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别墅的楼梯台阶结构
- 下一篇:锚具旋转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