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具有该发热组件的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7936.2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6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发热 组件 具有 雾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具有该发热组件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雾化器中的发热组件通常采用纤维绳来传导烟液油,中国专利文献CN201220223286.6中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其雾化器中采用的发热组件包括纤维绳、缠绕在纤维绳外部的发热丝以及包围于纤维绳和发热丝外部的雾化杆,纤维绳的两端从雾化杆的侧面穿出并延伸至储存有烟液油的腔室中,在使用时,纤维绳的端部将烟液油引导至其中间位置缠绕有发热丝的部分,发热丝发热时纤维绳上的烟液油雾化。
现有的电子烟采用纤维绳作为烟液油的传导介质,其虽然能够实现烟液油的传导,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热丝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纤维绳容易被烧焦,烧焦后产生的少量烟气会严重影响电子烟的口感,并且,纤维绳的导液性能较差,通常会出现干烧以及烟雾量较小的情况。此外,目前的纤维绳除了作为烟液油的传导介质以外,还需要为发热丝提供支撑,众所周知,纤维绳的强度较低,从而会影响发热丝的正常使用。总之,目前采用纤维绳作为烟液油传导介质的电子烟雾化器,其雾化效率较低、口感较差、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发热组件,其能够明显的提高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效率、提升烟雾的口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子烟发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液陶瓷棒、一一对应的缠绕在导液陶瓷棒外部的至少两个发热丝、以及导液陶瓷支架,导液陶瓷棒的端部设置有伸入到电子烟储存烟液油的腔室中的第一引导部,导液陶瓷棒和导液陶瓷支架以贴合的方式配合。
导液陶瓷棒上设置有由第一引导部的端面向着远离第一引导部端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烟液油引入孔。
导液陶瓷支架上设置有容纳槽,缠绕有发热丝的导液陶瓷棒嵌置在容纳槽内,且发热丝至少有一部分被夹持在导液陶瓷棒和容纳槽的内壁之间。
导液陶瓷支架上设置有伸入到电子烟储存烟液油的腔室中的第二引导部。
导液陶瓷支架上设置有由第二引导部的端面向着远离第二引导部端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烟液油引入孔。
导液陶瓷棒和导液陶瓷支架均由多孔陶瓷制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雾化器,其包括上述的电子烟发热组件、以及雾化杆,该雾化杆两端开口且内部形成一个雾化腔室,电子烟发热组件容置在雾化腔室中,雾化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一引导部穿出的通孔。
雾化杆的上端部开口连接有一压盖,雾化杆的下端部开口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第一金属套、绝缘套以及第二金属套,绝缘套用于将第一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绝缘隔离,发热丝的两接线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一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导液陶瓷棒和导液陶瓷支架替代现有的纤维绳,作为烟液油传导介质,具有较高的传导效率,从而提高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多孔陶瓷材料依据其上的微小孔隙可以不间断的将烟液油吸附在其上,可以有效的避免发热丝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干烧的情况,同时,导液陶瓷棒和导液陶瓷支架具有较高的燃点,不会产生焦味,不会影响烟液油本身的口味,使雾化后的烟气更符合使用者的要求。此外,导液陶瓷棒具有较高的强度,其作为发热丝的安装载体,将发热丝支撑在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腔室内,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为牢固,提高了雾化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导液陶瓷棒;11、第一烟油引入孔;12、第一引导部;20、发热丝;30、导液陶瓷支架;31、容纳槽;32、第二引导部;33、第二烟油引入孔;40、雾化杆;50、压盖;60、第一金属套;70、绝缘套;80、第二金属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