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突关系下的数据驱动变精度优势粗糙集阈值获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17952.1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5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王国胤;利节;傅剑宇;苟光磊;宋应文;邹轩;刘文;严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突 关系 数据 驱动 精度 优势 粗糙 阈值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精度粗糙集阈值获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冲突关系下数据驱动可变精度优势关系粗糙集阈值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多准则决策问题即对每一个准则有偏好信息,其实就是分类问题的特殊情况分级,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分类问题与分级问题的区别在于前者利用常规属性(不具有优劣顺序)描述决策对象且决策类别也没有优劣顺序;而分级问题中,描述对象的属性具有顺序性,这些属性也称为准则。分级决策问题中一般利用多个准则描述决策对象,因此将这类问题称为多准则分级决策问题。
粗糙集是关于分析和模拟包含模糊、不精确、不确定或不完全信息的分类及决策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由波兰数学家Plawlak于1982年提出,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不确定和不完备信息的数学工具。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经典粗糙集模型进行了扩展。在允许有一定错分率的情况下,Ziarko提出了变精度粗糙集模型;为解决数据存在序的关系,Greco等将等价关系扩展为优势关系,提出了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集模型;
李鸿提出了一种边界域变精度的优势关系粗糙集分级决策方法,其中考虑了属性之间的序关系,并用变精度思想很好的解决了边界域的划分,并通过实例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但是,对于阈值的选取上,是采用不断尝试,选择一个最优值作为阈值,显然这会提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极大地影响了算法的实用性,这时我们也没有先验知识可以依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冲突关系下的数据驱动可变精度优势关系粗糙集阈值获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冲突关系下的数据驱动可变精度优势关系粗糙集阈值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信息数据并根据获取的信息数据建立决策表;
S2.根据建立的决策表,确定优势关系;
S3.根据优势关系,构建优势关系粗糙集;
S4.根据优势关系定义冲突关系;
S5.根据冲突关系定义冲突集并求解最小冲突集;
S6.根据冲突集最小冲突集确定决策表局部最小确定性αc,则该αc为所求阈值。
进一步,所述决策表满足以下关系:
定义1决策表:假定一个决策表,由4元组构成S=<U,R,V,f>,其中U为论域,R=C∪D为属性集合,其中C为条件属性集,D为决策属性集,V为属性值域,f为信息函数,即f:U×R→V。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突关系下的数据驱动可变精度优势关系粗糙集阈值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势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定义2优势关系:设x,y∈U,若对于偏好属性值f(y,q)≥f(x,q),用yDPx表示,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