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材料注塑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8044.4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葛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王加岭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注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注塑工艺,特别是采用双材料进行注塑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汽车零部件中出现许多非金属部件。其中作为非金属部件主导材料是塑胶类零件,其加工方便、安装方便,使用轻便,因此越来越得到汽车行业的青睐,使用塑胶类零件是其今后汽车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汽车中典型的非金属件部分,经注塑成型的汽车前灯罩是一个重要的注塑件。
所谓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是指将已加热熔融的材料喷射注入模具内,经冷却与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其具体过程是,将粒状或粉状塑料从注塑机的料斗送入加热的料筒中,经加热塑化成熔融状态,再施压而通过喷嘴注入闭合的模具型腔中,后经冷却硬化而保持模腔所赋予的形状,开模取出胶体后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周期。
在现有的注塑工艺中,双材料通过搅拌后共同进行注塑,因此需要双材料之间具有一定化学相似性,否则其制成品容易断裂,且很难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
在汽车工业领域中,相关汽车内饰具有良好的外观、舒适性,但其同其车身相固定端则需要较强的连接性和稳定性。为此提供双材料注塑工艺,以获得类似汽车内饰件的工件具有市场和技术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材料注塑工艺,其包括:
1)提供温度为180~200℃且呈熔融状态的热熔材料,
2)将所述热熔材料置于温度为80~100℃的模具中的热熔端,
3)提供温度为100~130℃的热固材料,
4)将所述热固材料置于所述模具的热固端,且所述热熔材料与所述热固材料相接触并一次注塑成型。
在本发明中热熔材料和热固材料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以获得具有两种材料特性的注塑件,其成本低、使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工艺,其注塑所得的零件可以为汽车内饰件,相关汽车内饰具有良好的外观、舒适性,但其同其车身相固定端则需要较强的连接性和稳定性。为此提供注塑工艺,以获得类似汽车内饰件的工件具有市场和技术的需求。
为此本发明提供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材料注塑工艺,其包括:
1)提供温度为180~200℃且呈熔融状态的热熔材料,
2)将所述热熔材料置于温度为80~100℃的模具中的热熔端,
3)提供温度为100~130℃的热固材料,
4)将所述热固材料置于所述模具的热固端,且所述热熔材料与所述热固材料相接触并一次注塑成型。
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而热熔材料,具有更多的可塑性,实现不同内饰件的使用要求,例如颜色、柔软等。
在本发明中热熔材料和热固材料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以获得具有两种材料特性的注塑件,成本低、使用可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热固材料为酚醛塑料或氨基塑料。优选的,所述热熔材料为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其中聚氯乙烯常被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因此其安全可靠,舒适感较好。聚苯乙烯也经常用于家庭用品的制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热熔材料中还具有发泡剂。例如在所述热熔材料加入芳香烃或氯化烃溶剂。提高内饰件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工艺的实施例,经所述注塑工艺制成的注塑件为汽车内饰件,且所述注塑件的所述热熔端朝向乘员。
应了解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二维跟踪装置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航天机构匀速转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