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8086.8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尧;陈俊;罗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20;F24F13/30;F24F1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宇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中,蒸发器一般放在空调器的正面通过鼓风方式工作,或者蒸发器放在正背面通过吸风方式工作,而这样设置蒸发器则会造成空调器的进风面积小,而且风道进风口与出风口的距离长,风量损耗大,换热效率差,用户在使用时不能获得舒适感。例如专利号CN201010563281.3中公开的蒸发器形状复杂,安装不方便,而且安装后风量小,换热效果差,送风范围小,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进风小而导致换热效率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蒸发器及风轮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箱体、固定于箱体上的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蒸发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与左侧板之间或所述箱体与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上设有与所述蒸发器正对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箱体上设有贯通两侧面的两第二进风口,所述风轮组件包括两风轮以及分别驱动两风轮的两电机;所述两风轮分别设于所述两第二进风口内,所述箱体上设有贯通其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两出风口,且两出风口分别与两所述第二进风口贯通。
具体地,所述两个第二进风口包括上第二进风口与下第二进风口,所述两个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与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位于所述上第二进风口上方且与所述上第二进风口贯通,所述下出风口位于所述下第二进风口下方且与所述下第二进风口贯通。
具体地,所述两第二进风口截面呈蜗旋状。
具体地,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具有内框,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框中。
具体地,所述蒸发器外形呈长方体状。
具体地,所述两第二进风口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设有挡板,各所述风轮的一端通过所述挡板限位,所述两风轮的另一端通过一盖板限位。
具体地,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柱与连接孔通过旋入的第一锁紧件连接。
具体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两风轮的端面上设有两电机安装位,各所述电机分别固定于所述两电机安装位上,且各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盖板与各所述风轮的旋转轴连接。
具体地,各所述电机分别通过一电机盖板固定于所述电机安装位上。
具体地,各所述电机安装位上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电机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安装孔通过旋入的第二锁紧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将蒸发器设置在空调器的侧面,并且于箱体上设置两个进风口,增大了进风面积,两个风轮同时送风,风量大,且进风口与出风口的距离短,不会造成风量损耗,工作效率高,送风范围大,能够通过两个出风口同时送风,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另一角度观察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另一角度观察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箱体内风流示意图;
100-壳体; 110-箱体; 111-上第二进风口; 112-下第二进风口;
113-上出风口; 114-下出风口; 115-挡板; 116-第一固定柱;
120-左侧板; 121-第一进风口; 122-内框; 130-右侧板;
200-蒸发器; 300-风轮组件; 310-风轮; 320-电机;
400-盖板; 410-连接孔; 420-电机安装位; 421-第二固定柱;
500-电机盖板; 5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