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癸烯醛加氢制备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8202.6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5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鲁树亮;张晓红;尹茂平;王秀玲;蒋海斌;王红亚;彭晖;乔金樑;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31/125 | 分类号: | C07C31/125;C07C29/17;C07C29/141;B01J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癸烯醛 加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加氢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癸烯醛一步法液相加氢制备癸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增塑剂的合成主要使用丁辛醇,由于环保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已提出并开始使用更高碳数的醇生产增塑剂,癸醇就是之一,并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癸醇沸点比辛醇高,制成的增塑剂挥发性更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关注。2-丙基庚醇是癸醇重要代表之一。生产癸醇的路线主要有:(1)通过丙烯的三聚或丙烯与丁烯的低聚切割,得到C9的烯烃,然后经过羰基合成、加氢,生成异癸醇;(2)丁烯氢甲酰化合成戊醛,然后经缩合生成癸烯醛,再加氢生成癸醇。
专利CN101185893A提出一种用于癸烯醛气相加氢制异癸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含有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活性助剂,用于癸烯醛气相加氢制异癸醇,具有较高的癸烯醛转化率和异癸醇选择性。
专利CN102666455A提出一种通过氢化至少一种癸烯醛来制备至少一种癸醇的方法。使用至少两个反应器,其中第一反应器使用铜系和/或镍系催化剂,第二反应器使用钯或钌催化剂,都是在液相中在固体催化剂上进行。根据该发明方法癸烯醛能够以高产量氢化成癸醇,在氢化出料中的不饱和癸烯醛的含量小于1500ppm。该发明的氢化方法较为复杂,采用多个反应器串联,而且第二反应器使用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
在现有技术中液相醛加氢催化剂多为无机物负载催化剂,无机载体大多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活性炭或其复合物等。无机物载体的表面酸性使得反应选择性低,为了较少降低酸性,通常是在催化剂中加入碱性无机助剂,但该法不能完全解决副反应的问题。而且目前液相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存在矛盾,特别是选择性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副产物多,给生产带来问题,而且为了使产品合格,需要耗费大量蒸汽进行杂质分离。对于癸烯醛加氢制备癸醇的反应,需要同时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加氢催化剂。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对于癸烯醛加氢制备癸醇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癸烯醛液相加氢制备癸醇的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液相醛加氢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加氢不彻底、选择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癸烯醛液相加氢制备癸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氢的存在下,在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压力为0.5-8.0MPa,以癸烯醛的液态体积计量的反应空速为0.05-5.0h-1,氢气与癸烯醛体积比为200~10000:1的条件下,使液相癸烯醛与一种活化后的复合型催化剂接触制备醇;优选反应温度为90℃-150℃,反应压力为3.0-5.0MPa,以癸烯醛的液态体积计量的反应空速为0.1-1.0h-1,氢气与癸烯醛体积比为600~2000:1。
所述的复合型催化剂包括连续相碳和分散相雷尼合金粒子,其中分散相雷尼合金粒子均匀或不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碳中,所述的连续相碳是由可碳化的有机物或其混合物碳化后得到的。
所述的雷尼合金包括雷尼金属镍和可被沥滤的元素,所述的可被沥滤的元素选自铝、锌和硅中的至少一种。雷尼金属镍占雷尼合金总重量的1~90wt%,优选占40~80wt%。所述的雷尼合金粒子的平均粒径一般为0.1~1000微米,优选为10~100微米。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或者选择性,雷尼合金还可以引入促进剂,促进剂选自Mo、Cr、Ti、Pt、Pd、Rh、Ru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多元组分的雷尼合金,促进剂的量为雷尼合金总量的0.01~5wt%。
可碳化的有机物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气氛条件下处理有机物,有机物中的氢、氧、氮、硫等全部或部分挥发掉,从而得到一种含碳量很高的合成材料,所得到的碳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多孔等性能。
可碳化的有机物优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优选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塑料和橡胶,其中塑料包括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优选为热固性塑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体的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呋喃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聚丙烯腈、淀粉、粘胶纤维、木质素、纤维素、丁苯橡胶、聚氨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可碳化的有机物还可以是煤、天然沥青、石油沥青或煤焦沥青等。
可碳化的有机物还可以是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2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