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湿度精度分级控制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18329.8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袁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信绿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湿度 精度 分级 控制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湿度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湿度精度分级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有关工艺过程需要严格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并能精确调节,这对工艺空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艺过程一般要求有一定的新风补充,满足工艺排气的要求,同时工艺过程往往产生大量的热,需要有较大的制冷负荷,而新风在夏季主要构成空调的湿负荷。由于工艺要求的温湿度严格,送风量一般要求大,送风温差小,使得气流组织更加均匀。
由于工业空调对温湿度要求高,为了保证温湿度的调节,往往会出现过冷再热的情况,为了对于湿度进行精确调节,还会出现过度除湿后再加湿,再加热的现象。常规的温湿度并带有精确调节功能的空调,一般是将回风和新风混合将所有空气全部通过各功能段,包括表冷,加热,加湿,除湿,再热等功能段,这样使得风机能耗较大,冷热抵消,除湿加湿抵消,导致制冷,加热,除湿,加湿能耗较大,同时调节的惯性较大,调节效果也不一定好。
近年来,也有采用温湿度独立的控制系统,即利用新风来调节湿度,混风来调节温度,同时采用高温冷水来降温,低温冷水或者其他方式如转轮,溶液除湿来除湿,这样一种方式,解决了温湿度独立调节,壁面因过冷导致的再热等问题,但没有解决湿度精确调节的问题,如果需要对湿度精确调节,新风还是有可能产生过度除湿后再加湿等问题,此外,对湿度精确调节需要能够将新风进行较深度的除湿,以便有一定的调节余地,这样需要有比普通温度较低的冷冻水或者采用转轮等其他除湿方式,这样导致新风处理复杂,能耗增加等。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践和长期的探索,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温湿度精度分级控制的系统和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及一种温湿度精度分级控制的系统和方法,通过对新风一部分进行湿度调节,对新风另一部分进行较深度的除湿,混风调节温度,达到温湿度分级控制、精确调节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湿度精度分级控制的系统,包括新风通道、回风通道、送风通道、第一除湿装置及降温装置,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汇合,接入所述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除湿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中,所述降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输出端与所述送风通道输入端之间,本系统还包括新风通道支路,所述新风通道支路的输入端设于所述第一除湿装置输出端之后的所述新风通道上,或者所述新风通道支路的输入端直接与外界新风直接连通,所述新风通道支路输出端接入所述新风通道的末端,所述新风通道支路设有第二除湿装置。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新风通道支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除湿装置输入端之前;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新风通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除湿装置输出端之后。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除湿装置为冷冻除湿装置。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除湿装置为冷冻除湿装置。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除湿装置为固体转轮除湿器或溶液除湿器。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温湿度计,所述温湿度计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中的入口端。
一种温湿度精度分级控制的方法,新风通过新风通道中的第一除湿装置进行除湿,除湿后的新风一部分直接与回风管道中的回风混合,另一部分通过新风管道支路的第二除湿装置进行深度除湿,深度除湿后的新风再与回风管道中的回风混合,经处理后的新风与回风混合后形成混合风,混合风通过降温装置降温,再输送到送风通道进行送风。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新风通道支路中新风所占比例为占新风总量的20-40%。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混合风中,新风所占比例为10-30%,回风所占比例为70-90%。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度来精确控制送风的湿度,调节降温装置的冷冻水进水量来调节送风的温度,进而达到精确控制送风温湿度的目的,本发明避免了传统空调温湿度控制时出现的再热,再加湿的情况发生,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营能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信绿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信绿集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