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杆双向内力测量传感器及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9136.4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4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爱国;潘栋成;李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G01L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内力 测量 传感器 标定 方法 | ||
1.一种细杆双向内力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同的对称设置的夹板(1),两个夹板(1)背对背固定在一起,两个夹板(1)之间的距离可调,两个夹板(1)之间留有缝隙;每个夹板(1)的背面设有卡槽(2)和凹槽(3),所述卡槽(2)与凹槽(3)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卡槽(2)与细杆(4)适配,所述细杆(4)卡在卡槽(2)内并从凹槽(3)中穿过而不与凹槽(3)接触;每个夹板(1)的正面设有压力测量单元(5),所述压力测量单元(5)的位置与卡槽(2)相对;每个夹板(1)上还设有拉压力测量单元,包括对准凹槽(3)位置的拉压力测量孔(6)和位于拉压力测量孔(6)上下侧的两个缺口,上下两个缺口的开口相背,上下两个缺口及拉压力测量孔(6)整体呈S型,在拉压力测量孔(6)的垂直于卡槽(2)和凹槽(3)所在直线方向的内壁处设置有拉压力测量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杆(4)双向内力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夹板(1)上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内设有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杆(4)双向内力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板(1)上的拉压力测量装置(7)有2个,分别设置于对称的两个内壁上,位于同一个夹板(1)上的拉压力测量装置(7)组成的应变电桥经放大电路放大后,由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而显示出拉压力测量装置(7)上的测量电压。
4.一种细杆双向内力测量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夹板(1)的卡槽(2)将细杆(4)卡住,调整螺栓松紧度,记录压力测量单元(5)的力值F,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标定,
步骤一、标定拉力:在细杆(4)两端分别固定拉环(8),在拉环(8)上穿装有拉绳,细杆(4)的一端拉绳悬吊固定使得细杆(4)及夹板(1)均处于垂直状态,此时记录拉压力测量装置(7)经放大、转换后输出的未施加拉力情况下的拉力零点电压;然后在处于下方的拉绳上依次悬吊砝码(9),并同时记录不同数量砝码(9)对应的两个夹板(1)上的拉压力测量装置(7)测到的一组测量电压,直至达到电压表的满量程,完成一次拉力标定;此后,将两个夹板(1)同时绕细杆(4)的圆周依次顺序旋转60°,每旋转一次到位后再次拧紧螺栓使得压力测量单元(5)的力值为F,然后均按照同样的方法完成一次拉力标定,直至前后总共完成6次拉力标定,得到6组测量电压值共12个电压值,将每组测量电压值的2个电压值分别减去拉力零点电压后相加,共得到6组补偿后的测量电压;
步骤二、标定压力:将拉环(8)去除,调整螺栓松紧度,使得压力测量单元(5)的力值为F,在细杆(4)两端分别安装托盘(10),所述托盘(10)垂直于细杆(4),将其中一个托盘(10)放置于水平台面上使得细杆(4)及夹板(1)均处于垂直状态,此时记录拉压力测量装置(7)经放大、转换后输出的未施加压力情况下的压力零点电压;然后在处于上方的托盘(10)上依次加载砝码(9),并同时记录不同数量砝码(9)对应的两个夹板(1)上的拉压力测量装置(7)测到的一组测量电压,直至达到电压表的满量程,完成一次压力标定;此后,将两个夹板(1)同时绕细杆(4)的圆周依次顺序旋转60°,每旋转一次到位后再次拧紧螺栓使得压力测量单元(5)的力值为F,然后均按照同样的方法完成一次压力标定,直至前后总共完成6次压力标定,得到6组测量电压值共12个电压值,将每组测量电压值的2个电压值分别减去压力零点电压后相加,共得到6组补偿后的测量电压;
步骤三、求解计算式:将标定过程中依次增加砝码后对应的加载的力值作为横坐标,对应的12组补偿后的测量电压作为纵坐标,其中根据加载的力的方向取力值的正负,补偿后的测量电压的正负与其对应的加载的力的正负相同,绘制二维坐标图,并对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力-电压关系式:u=k·f,其中u为补偿后的测量电压,k为二维坐标图的斜率,f为砝码的总重力,对上述关系式中的k求倒数,得到细杆(4)双向内力测量传感器的计算式:f=k-1·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1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材料光降解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