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20173.7 申请日: 2014-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3966119A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发明(设计)人: 邱乐泉;吴石金;钟卫鸿;钟莉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P19/14;C12P19/04;C12P19/12;C12R1/01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冷红梅
地址: 310014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壳 聚糖 产生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Mitsuaria sp.GD02-M41,及其在微生物酶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壳聚糖(Chitosan)为几丁质脱乙酰化后的产物,溶解性能较几丁质有很大提高,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一般是指2~10个聚合度的低糖,可通过壳聚糖水解制得,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呈水溶性,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作为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调节人体免疫及抗癌等功效,在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壳寡糖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法和酶解法,采用化学法降解寡糖得率低,产物分离困难,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酶解法则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寡糖得率高,不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壳聚糖水解酶主要有壳聚糖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以及非专一性水解酶等。壳聚糖酶是壳聚糖的专一性水解酶,能特异性将壳聚糖水解成聚合度为2~8的壳寡糖,是制备壳寡糖的主要研究方向。

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而且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的抗菌性能有所差异。如管云林等采用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试验菌株,发现随壳聚糖的分子量降低抗菌性能增强,并由此提出了壳聚糖抗菌的两个模型。夏文水等采用Escherichia coli作为试验菌株,发现随分子量上升抑制菌效果逐渐下降,而且通过试验测定分子量为1500的壳寡糖抑菌效果最强。Keisuke U等报道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壳聚糖对Staphylococcu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不仅没有抗菌作用,反而能促进细菌的生长,而分子量约9300的壳聚糖几乎可以完全抑制细菌生长。Yousook等报道分子量为4万的壳聚糖在浓度为0.5%时,对Staphylococcu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的杀灭率为90%,分子量为18万的壳聚糖在浓度为500ppm时,对Staphylococcu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的杀菌率几乎为100%。杨玉红曾报道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00、2100、3700、5200、9000的壳寡糖对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发现相对分子质量2100的壳寡糖对大肠杆菌抗菌作用最强,其抑菌作用随壳寡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三)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是提供经筛选诱变获得的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Mitsuaria sp.GD02-M41,及其在微生物酶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Mitsuaria sp.GD02-M4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政编码:430072,保藏日期:2014年3月19日,保藏编号:CCTCC No:M2014095。

本发明筛选到一株产壳聚糖酶菌株,对该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育种,经补料发酵培养,壳聚糖酶产量最大达4.86U/ml,并研究了采用该菌株产生的壳聚糖酶制备壳寡糖的可能性,测定了壳聚糖不同酶解时间产物的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考察了壳寡糖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抗菌性能,为专一性酶促生产壳寡糖打下基础。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Mitsuaria sp.GD02-M41在微生物酶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经筛选诱变获得的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Mitsuaria sp.GD02-M41产生的壳聚糖酶为内切酶,酶解壳聚糖后不产生氨基葡萄糖,相比于化学水解方式,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壳寡糖,且无污染、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Mitsuaria sp.GD02的系统发育树;

图2为水解时间对壳寡糖完全水解的影响;

图3为发酵时间对壳寡糖完全水解的影响;

图4为HCl浓度对壳寡糖完全水解的影响;

图5为TLC薄层层析;1,7:氨基葡萄糖标准品;2:酶解5min;3:酶解10min;4:酶解20min;5:酶解30min;6:酶解60min;

图6为壳聚糖/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图7为壳聚糖/壳寡糖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