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镁靶的磁隧道结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1051.X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赵亚秋;张玉明;张义门;娄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3/12 | 分类号: | H01L43/1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隧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镁靶的磁隧道结制备方法,可用于自旋随机存储器。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工业的爆炸式发展,传统Si基半导体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进入了微米、纳米数量级。这就要求存储器件除了具有高读取速率和非易失性等特点,还要实现低损耗。同时,工艺兼容性要求许多薄膜微电子器件在Si衬底上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作为新一代的存储器,自旋随机存储器不但能提高集成度和读取速度,而且能利用现有的半导体技术与逻辑电路集成,有效地降低互联延迟,实现超低功耗,进而可以推动一种全新的快速休眠和快速唤醒的VLSI系统的研制。
铁磁/绝缘/铁磁结构的磁隧道结MTJ因其在室温下表现出巨大的隧穿磁电阻TMR而备受人们关注。可将其应用在磁记录、纳米振荡器、传感器等自旋电子学装置中。1995年,Miyazaki和Tezukad以非晶A12O3为绝缘势垒层,分别以多晶Fe或CoFe作为铁磁层,室温下TMR值约为20%。随后,Djayaprawira等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出CoFeB/MgO/CoFeB MTJ,其TMR值大于200%。2007年,Lee等在磁控溅射CoFeB/MgO/CoFeB MTJ中得到高达500%的室温TMR值,5K时TMR值可达1010%。
MgO由于具有低损耗和高热稳定性,近年来在磁隧道结中作为隧穿层得到广泛应用。在基于CoFeB/MgO/CoFeB磁隧道结的自旋存储单元中,MgO作为隧穿层,其结晶质量直接影响到CoFeB合金铁磁层晶化质量,进而对整个器件的性能产生影响。
当前,磁隧道结中MgO薄膜是直接利用MgO靶的磁控溅射淀积得到。由于溅射过程中存在O原子的损耗,到达样品上的O原子少于Mg原子,使得MgO薄膜的结晶度不好,磁隧道结的隧穿磁电阻降低,最终影响到自旋存储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镁靶的磁隧道结制备方法,以提高磁隧道结中MgO薄膜的结晶度,从而增大磁隧道结的隧穿磁电阻,提高自旋存储器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对Si衬底基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污染;
2)生长SiO2:在清洗后的Si衬底基片上淀积一层300-700nm厚的SiO2薄膜;
3)淀积金属层:利用磁控溅射法在SiO2薄膜上淀积Ta/Ru/Ta/CoFeB金属层;
4)淀积MgO薄膜:利用金属Mg作为靶材,对磁控溅射腔抽真空,然后向该磁控溅射腔中通入一定量的O2和Ar气,在CoFeB上淀积MgO薄膜;
5)在MgO薄膜上溅射CoFeB/Ta/Ru金属层,形成磁隧道结结构,再放入真空中在200-500℃下退火30-120min。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对Si衬底基片进行清洗,按如下步骤进行:
1a)对Si衬底基片使用NH4OH+H2O2试剂浸泡样品10min,取出后烘干,以去除样品表面有机残余物;
1b)将去除表面有机残余物后的Si衬底基片再使用HCl+H2O2试剂浸泡样品10min,取出后烘干,以去除离子污染物。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的Ta/Ru/Ta/CoFeB金属层,其各层厚度分别是:Ta为3-10nm,Ru为5-15nm,Ta为3-10nm,CoFeB为3-9n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和步骤5)中的磁控溅射,其工艺条件为:溅射腔的真空度为5×10-3Pa,腔内温度为30℃,溅射功率为50-110W,溅射过程中通入的Ar气流量为10-50scc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的磁控溅射,其工艺条件为:溅射腔的真空度为5×10-3Pa,腔内温度控制在30-300℃,通入O2和Ar气的流量分别为3-30sccm和10-50scc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淀积的MgO薄膜,其厚度为1-5n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的CoFeB/Ta/Ru金属层,其各层厚度分别是:CoFeB为2-6nm,Ta为3-10nm,Ru为3-10n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1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搅拌机上料斗触碰式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碎切式练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