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2321.9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9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郝栋;康子峰;王海东;李宇洲;郑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F01N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系统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制造工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汽车行驶动力主要通过油气混合燃料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做功而产生,该过程中产生的燃烧废气通过汽车的排气系统排放到车外。
在汽车排放系统中,由于发动机在排出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时会产生巨大声响,造成一定程度的噪音污染,因此通常在汽车排放系统中设置消声器来降低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噪声,以提高用户体验。通常汽车废气的排放通道较长,因此在汽车排放系统中设置有相连接的副消声器和主消声器。其中主消声器为横截面积较大的筒状结构,且对应设在汽车后部具有较大空间的区域;副消声器设在主消声器的前端,主要用于解决主消声器消声能力不足的问题,即通过副消声器先进行排气噪声的降低和吸收,再通过主消声器进行降噪操作等。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消声器(主要针对副消声器)的降噪能力,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来调整副消声器的内部结构,即通过设计多个不同结构的副消声器分别进行试验和/或反复拆装副消声器内的部件来改变其内部结构,以最终确定一个降噪能力较佳的副消声器,则导致该过程的试验周期较长,试验成本高,劳动力浪费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消声器,以提供一种降噪能力较佳,同时试验周期短、试验成本低,节省劳动力的消声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消声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固定隔板以及与所述固定隔板间隔设置的活动隔板;所述固定隔板与所述筒体构成后腔室,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筒体构成前腔室;所述筒体一端面设有与所述固定隔板连接的出气管、另一端面设有与所述活动隔板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固定隔板上对应所述出气管外围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动隔板上对应所述进气管外围侧设有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筒体内部的所述出气管的侧壁和进气管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与汽车的排气管密封连接,且所述进气管能够在所述排气管中运动以带动所述活动隔板在所述筒体内运动,以改变所述前腔室体积大小。
其中,所述进气管包括与所述活动隔板固定连接的主连接管,所述第二通孔设在所述主连接管上;所述主连接管位于所述筒体外的部分螺纹连接有副连接管,所述副连接管与所述排气管密封连接,且所述副连接管能够在所述排气管中转动以带动所述主连接管运动。
具体可以为,所述副连接管与所述排气管之间通过旋转轴承限位连接。
优选地,所述副连接管上设有齿轮结构,所述副连接管在齿轮结构处通过链条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筒体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设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通信匹配连接。
在实际制造时,所述主连接管位于所述筒体外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副连接管上设有定位销;当所述副连接管带动所述主连接管运动,使所述第三通孔运动至所述定位销位置时,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三通孔匹配卡死所述主连接管。
具体地,所述第三通孔为圆形孔且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通孔且沿所述主连接管的周向方向成排分布。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且在相应隔板上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排布;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多个,且沿相应管的周向方向成排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不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可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2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