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3240.0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9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夏勇峰;张维娜;范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2 | 分类号: | H04W88/0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闹钟 振铃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距离设定的振铃时间的剩余时长;
当所述剩余时长为设定时长时,向智能手环发送获取信息,所述获取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接收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的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向所述智能手环发送振动提示信息,所述振动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智能手环振动;
其中,所述睡眠状态包括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
所述根据所述睡眠状态,向所述智能手环发送振动指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睡眠状态为深度睡眠时,向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第一振动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振动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智能手环振动;
当所述睡眠状态为浅度睡眠时,向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第二振动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振动提示信息的振动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振动提示信息的振动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睡眠状态为所述深度睡眠时,从发送所述第一振动提示信息后的预定时长,向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第三振动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振动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智能手环加强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的闹钟控制指示信息,所述闹钟控制指示信息包括延迟振铃指示信息或关闭振铃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闹钟控制指示信息控制闹钟振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的起床建议时间提示信息,所述起床建议时间提示信息是根据所述用户的作息信息生成的,所述作息信息包括振铃时间、起床时间、实际睡觉时间和所述睡眠状态信息。
5.一种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获取信息,所述获取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获取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睡眠状态信息;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振动提示信息,所述振动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智能手环振动;
根据所述振动提示信息进行振动;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振动提示信息进行振动,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振动提示信息,按照所述第一振动提示信息进行振动;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振动提示信息,按照所述第二振动提示信息进行振动,所述第二振动提示信息的振动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振动提示信息的振动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振动提示信息,按照所述第三振动提示信息进行振动,所述第三振动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智能手环加强振动,所述第三振动提示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振动提示信息后的预定时长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佩戴所述智能手环的用户是否起床;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起床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闹钟控制指示信息,所述闹钟控制指示信息包括关闭振铃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佩戴所述智能手环的用户是否发出延迟指示;
当检测到所述延迟指示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闹钟控制指示信息,所述闹钟控制指示信息包括延迟振铃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佩戴所述智能手环的用户是否发出延迟指示,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是否采用所述智能手环做出指定的手势或者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32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状态监控系统及生产状态监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调监控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