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6492.9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涛;周治春;林涛;刘花军;刘海涛;马增华;宋宏志;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惠磊;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组分 流体 吞吐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的实验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工程中的实验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广泛,然而,稠油胶质沥青质高,粘度大,流动性差,生产困难。为了解决稠油的高效开发问题,油田科技工作者开发出利用多组分流体吞吐技术高效开采稠油井的工艺。多组分流体是一种含有水(蒸汽)、氮气、二氧化碳及化学添加剂等多种组分,用于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高温流体。多组分流体中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增产机理:热水和水蒸汽对稠油具有加热降粘作用;二氧化碳对稠油具有溶解、溶胀降粘作用,溶解于水之后形成的碳酸对地层具有解堵作用;而氮气具有扩大多组分流体的地下波及范围、对地层增能保压、提高热采过程中回采水率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评价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工艺的实施效果,需对注入参数,包括注入温度、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等进行优化,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可以指导现场的工艺设计。多组分流体吞吐模拟实验包括“吞”和“吐”,即注入和采出阶段。目前有两种模型可实现模拟吞吐,一种由模型本体、注入系统、采出系统组成,另一种为模型本体、流体储能器、注入系统、采出系统组成。第一种模型由于模型都是刚性的,在注入阶段易存在注入压力高、流体难以注入的情况,无法达到实验的目的;第二种模型由于流体储能器的加入,可以较好的实现注入,但由于储能器在计量、压力恢复上存在的误差,在采出阶段无法真实模拟油藏的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针对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的模拟实验装置,为多组分流体吞吐采油提供科学的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注入温度、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及不同组分百分比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模拟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的实验装置,包括多组分注入系统、产出采集系统和模型系统,多组分注入系统包括水蒸汽发生装置,氮气发生装置以及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多组分注入系统产生的多组分流体通过中间容器注入模型系统的井模型中,井模型的出口与产出采集系统中的产出收集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模型系统包括圆柱筒体和与圆柱筒体两端密封配合的活塞,活塞与圆柱筒体动密封。优选地,活塞与圆柱筒体共同形成带围压稳定系统的模型系统,围压稳定的方式通过沿活塞杆的纵向布置的弹簧或通过液压来控制。
优选地,圆柱筒体由内而外依次由橡胶层与金属层围成,井模型延伸至圆柱筒体的腔体内。
优选地,水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水容器、蒸汽发生器及中间容器,水容器的出口通过泵与蒸汽发生器的进口连通,蒸汽发生器的出口与中间容器的进口连通,中间容器的出口与井模型的进口连通。氮气发生装置包括液氮容器、泵及中间容器,液氮容器的进口处设有泵,液氮容器的出口与中间容器的进口连通,中间容器的出口与井模型的进口连通。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容器、泵及中间容器,液体二氧化碳容器的进口处设有泵,液体二氧化碳容器的出口与中间容器的进口连通,中间容器的出口与井模型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圆柱筒体设有数据采集接口,数据采集接口延伸至圆柱筒体的腔体内并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接,数据采集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数据采集装置。
优选地,圆柱筒体置于恒温箱中。中间容器与井模型之间、井模型的出口与产出收集装置之间均可以设有截止阀和压力流量计。
利用本发明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准确地反映多组分流体注入工艺参数对稠油热采的影响,实验结果真实可信,对改进多组分流体吞吐开采工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拟多组分流体吞吐热采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如下:1水容器、2泵、3、(液体二氧化碳、液氮)容器、4截止阀、5中间容器、6压力流量计、7产出收集装置、8井模型、9数据采集接口、10金属层、11橡胶层、12活塞、13恒温箱、14蒸汽发生器、15圆柱筒体、S1多组分注入系统、S2产出采集系统、S3模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如无特殊说明,下述实例所使用实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材料均可从商业用途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6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式调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家用椅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