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塘鳢养殖孵化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6663.8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叶胜佳;曹全民;任青松;谢满华;邓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将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孵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孵化领域,尤指一种塘鳢养殖孵化池。
背景技术
塘鳢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该鱼属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所含人体所必需氨基酸高于一般鱼类,在江浙沪皖一带被视为名贵鱼类,堪称江南名菜,深受人们喜爱。塘鳢个体较小,且天然含量不高,目前其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塘鳢的需求量增加,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并且该鱼的市场供给时间主要集中在性成熟繁殖期,难做到均衡上市。因此发展苗种规模化生产,解决苗种匮乏问题是进行人工养殖,保护野生资源的基础,已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已有个别单位对塘鳢进行自然水温人工孵化养殖小试,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自然水温孵化方式,这一方式容易受外界环境特别是水温变化的影响,同时由于得不到雄鱼的自然守护,受精卵易发霉死亡,因而不能形成批量和稳定的苗种生产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塘鳢养殖孵化池,不仅提高了塘鳢的孵化成功率,而且还节省了塘鳢的孵化养殖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塘鳢养殖孵化池,包括长方体孵化池,所述孵化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的孵化池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的前端设有过滤网,该过滤网可以防止鱼苗的流出;所述的孵化池的左、右半部分别设有等距离间隔且平行的回水墙,所述的孵化池的左半部回水墙之间设有出水孔,所述的孵化池的右半部回水墙之间设有出水孔;所述的孵化池中部的正上方设有架杆,所述的架杆上设有轮叶机,所述的轮叶机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所述的进水口的前端设有温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水温至18℃~25℃之间。
所述孵化池的左半部回水墙与孵化池的右半部回水墙交错排列形成回水湾。
所述的长方体孵化池为长方体水泥孵化池。
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塘鳢的孵化成功率,而且还节省了塘鳢的孵化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孵化池1,进水口101,出水口102,出水孔103,过滤网2,回水墙3,架杆4,轮叶机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一种塘鳢养殖孵化池1,包括长方体水泥孵化池1,所述孵化池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01,所述的进水口101的前端设有温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水温至18℃~25℃之间;所述的孵化池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02,所述的出水口102的前端设有过滤网2,该过滤网2可以防止鱼苗的流出;所述的孵化池1的左、右半部分别设有等距离间隔且平行的回水墙3,所述的孵化池1的左半部回水墙3之间设有出水孔103,所述的孵化池1的右半部回水墙3之间设有出水孔103,所述孵化池1的左半部回水墙3与孵化池1的右半部回水墙3交错排列形成回水湾,所述的出水孔103可以防止回水湾中的水流有死角;所述的孵化池1中部的正上方设有架杆4,所述的架杆4上设有轮叶机401,所述的轮叶机401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将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将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6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生态系统的单体牡蛎中间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松树扦插苗的荒山造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