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屑自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6918.0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世泰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韩国胜;张海英 |
地址: | 2153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屑清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屑自排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的内部运转或者对工件的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摩擦或多或少地产生铁屑,铁屑长时间不清理,可能会进入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中,极大地加快了设备的磨损,甚至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在各种设备原有的结构上增加一个铁屑自排装置,实现铁屑的自动收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屑自排装置,实现铁屑自动回收,提高设备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屑自排装置,包括壳体和刮板组件,所述壳体的顶面是光滑平面,所述壳体的侧面是半圆弧光滑面,所述侧面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侧面间歇接触的所述刮板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沿所述壳体内表面移动的磁铁组件,所述刮板组件与所述磁铁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磁铁组件连接的电机。
具体地,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磁铁组件转动,转动方向是从所述顶面往所述侧面的方向,所述刮板组件随所述磁铁组件联动,所述顶面上的铁屑在所述磁铁组件的吸力作用下滑动至所述侧面,此时所述磁铁组件到达所述侧面位置,相应地所述刮板也转动至所述侧面位置并与所述侧面接触,铁屑被所述刮板组件阻挡,进而被迫脱离所述侧面落入铁屑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侧沿所述顶面和所述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磁铁组件的滑槽,具体地,所述顶面和所述侧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面具有弧顶线,所述刮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弧顶线对应位置,所述刮板组件与所述弧顶线间歇接触。具体地,所述弧顶线位于所述侧面远离所述顶面一侧的四分之一圆弧面上,铁屑在此四分之一圆弧面上被刮板组件阻挡后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落入所述铁屑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刮板组件包括转轴和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刮板,所述刮板以所述转轴为轴心转动并与所述弧顶线间歇接触,具体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弧顶线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刮板包括至少一块第一刮板和至少一块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与所述第二刮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三块所述第一刮板和三块所述第二刮板,每两块所述第一刮板之间的夹角是15度,每两块所述第二刮板之间的夹角是15度,所述第一刮板与所述第二刮板相互远离并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磁铁组件包括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电磁铁和与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的伸缩连杆,所述伸缩连杆远离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固定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具体地,所述电磁铁的两端均插入所述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弧顶线位置设置有联动开关,当所述电磁铁转动至所述弧顶线位置并触碰所述联动开关,所述联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并断开所述电磁铁的导通回路,使所述电磁铁失去磁力,设置所述联动开关有助于铁屑更好地脱离所述侧面并落入所述铁屑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铁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电磁铁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电磁铁分别连接有所述伸缩连杆,两个所述伸缩连杆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轴上。两个所述电磁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具有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的第一齿轮和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模数均一致,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大小、形状一致能够较好地保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刮板同步到达所述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通过链条传动可以避免滑移,可以更加可靠地保证传动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电机直接带动所述磁铁组件转动,所述刮板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跟随所述磁铁组件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提供一种铁屑自排装置,实现铁屑自动回收,保持设备清洁,减缓运动机构磨损,提高设备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铁屑自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铁屑自排装置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
1、壳体;11、顶面;12、侧面;121、弧顶线;13、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世泰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万世泰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6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