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7478.0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王立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6 | 分类号: | B60G21/06;B60G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悬架 系统 机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互联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目前多数汽车上采用被动式悬架。被动式悬架是汽车姿态(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以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被动式悬架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钢板弹簧是一种常用的弹性元件,图4示出了一种常规的钢板弹簧悬架的示意图。
对于前后悬架均采用钢板弹簧的重载特殊车辆,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空满载比很大,所以悬架刚度一般设计得比较大,悬架阻尼较小,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导致行驶平顺性不好,会对驾驶人员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改善车辆驾驶舒适性,将车辆原有悬架的刚度降低,但是悬架设计较软会影响车辆的其他性能,对于传统的被动式悬架系统很难达到既可以提高舒适性,又增加悬架系统刚度。
由于传统车辆的前后悬架系统都是互相独立的,一个车轮的运动不会对另一个车轮产生力的作用,对车辆俯仰达不到抑制作用。
传统车辆中,是通过横向稳定杆抑制侧倾力,当车体发生侧倾时,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必须产生扭转变形。由于车轮的构造形式、安装位置以及各个部件的设计等会对机械式横向稳定杆的设计有很大的限制。在车辆行驶运动中,出现俯仰运动或者扭转运动时,会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不舒适感。
美国公路安全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汽车侧翻事故的危害程度仅次于汽车碰撞事故。汽车侧翻事故带来的损失非常之大,统计数据表明,在欧洲和北美造成人员伤亡的汽车事故中侧翻事故占20%以上。近几年,由于汽车抗侧翻性差产生的交通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提高汽车的抗侧翻性也变得尤为重要。汽车俯仰引起的事故也很严重,安全气囊、汽车防抱死系统等安全措施广泛应用,对降低汽车碰撞及制动时事故率有显著效果。但是如何从悬架系统来解决侧倾和俯仰问题还是一个挑战。
传统悬架还不能在乘坐舒适性不受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改善车辆操纵性能,实现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协调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成本低的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廉价的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左前液压缸,其具备左前活塞杆和左前缸筒,所述左前活塞杆与左前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左前缸筒与车身相连;右前液压缸,其具备右前活塞杆和右前缸筒,所述右前活塞杆与右前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右前缸筒与车身相连;左后液压缸,其具备左后活塞杆和左后缸筒,所述左后活塞杆与左后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左后缸筒与车身相连;右后液压缸,其具备右后活塞杆和右后缸筒,所述右后活塞杆与右后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右后缸筒与车身相连;第一液压回路,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左前缸筒的无杆腔、所述左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的两个端口;第二液压回路,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左前缸筒的有杆腔、所述左后缸筒的有杆腔相连通的两个端口;第三液压回路,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右前缸筒的无杆腔、所述右后缸筒的无杆腔相连通的两个端口;第四液压回路,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右前缸筒的有杆腔、所述右后缸筒的有杆腔相连通的两个端口;至少一个第一蓄能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回路中;至少一个第二蓄能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压回路中;至少一个第三蓄能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液压回路中;至少一个第四蓄能器,其设置在所述第四液压回路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回路包括第一主支路、以及从该第一主支路分支出而分别与所述左前缸筒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左前支路和与所述左后缸筒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左后支路;所述第二液压回路包括第二主支路、从该第二主支路分支出而分别与所述左前缸筒的有杆腔连通的第二左前支路和与所述左后缸筒的有杆腔连通的第二左后支路。
优选的,所述第三液压回路包括第三主支路、以及从该第三主支路分支出而分别与所述右前缸筒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三右前支路和与所述右后缸筒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三右后支路;所述第四液压回路包括第四主支路、以及从所述第四主支路分支出而分别与所述右前缸筒的有杆腔连通的第四右前支路和与所述右后缸筒的有杆腔连通的第四右后支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7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
- 下一篇:检测管道泄漏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