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8030.0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华;董旭光;王永胜;王冰霞;吴意谦;刘彦东;张媛;代涛;袁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20;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警 减震 控制 一体化 锚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包括框架(1)、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其特征在于:在框架(1)与不稳定山体(35)之间增设隔震垫(7),在框架(1)上安装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通过通讯线(14)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在稳定山体(36)上安装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和通过通讯线(14)依次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报警器(15)之间通过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传递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过框架(1)的锚杆(6)和控制锚管(18)是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8)内装有A/D和D/A数据采集与转换板,且装有控制算法、电液伺服阀(27)的驱动软件和预警系统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震垫(7)为橡胶隔震垫,或者是金属橡胶隔震垫,或者是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或者是硬质酚醛泡沫,厚度为3cm~5cm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器(15)是根据不稳定山体(35)、稳定山体(36)的位移差和预警系统报出不同级别的报警信号。
6.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放线定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用测量工具进行定位;
(2)制作锚杆(6)和中空锚管(19):在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的前段车削螺纹,并在中空锚管(19)的前段焊接挡板(20),后段钻出浆孔(21);
(3)组装变阻尼装置(23):在液压缸(24)内充填油液(25),用旁通管路(26)连接液压缸(24)和电液伺服阀(27),排气调试,并充满油液(25),将通讯线(14)的一端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用套筒(30)将加长杆(29)与变阻尼装置(23)的单杆活塞(28)连接,最后套上护罩(33);
(4)将组装好的变阻尼装置(23)安放在中空锚管(19)的挡板(20)之间,并用螺栓(31)固定连接;
(5)钻孔:用钻机在边坡岩土体上钻孔,分别将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安置于相应的孔中;
(6)注浆:分别在锚杆(6)相应的孔和在控制锚管(18)内压力注入水泥砂浆(34);锚杆(6)周围的水泥砂浆(34)将锚杆(6)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控制锚管(18)内的水泥砂浆(34)能从出浆孔(21)渗出,使得控制锚管(18)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
(7)在坡面上铺设隔震垫(7),在隔震垫(7)外挂钢筋网并喷射水泥砂浆(34)形成面板(4),并使锚杆(6)、控制锚管(18)、通讯线(14)穿过隔震垫(7)和面板(4);
(8)浇注横梁(2)和立柱(3):在第一根立柱(3)和第一排横梁(2)的设计位置处支模,在支模而成的槽内绑扎横梁(2)、立柱(3)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
(9)待横梁(2)、立柱(3)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在中空锚管(19)上套上垫板(17)和锚固弹簧(22),对锚杆(6)和中空锚管(19)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后用锚具(16)将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紧固连接的锚头锁死,然后做用于保护锚头和锚具(16)的混凝土喷层,将穿过框架(1)的控制锚管(18)的加长杆(29),用螺帽(32)和垫板(17)锚固在框架(1)上;
(10)按照此步骤施工下一个工作面的锚杆(6)、控制锚管(18)、横梁(2)和立柱(3),并完成各层锚杆(6)和控制锚管(18)的张拉与锚固;
(11)在立柱(3)的底端对应位置处制作基础(5):在开设的基础(5)的孔内放入钢筋笼,将立柱(3)的底端外伸钢筋和基础(5)内钢筋焊接连接,浇注基础(5);
(12)在框架(1)和稳定山体(36)上分别安装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
(13)将通讯线(14)的另一端与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连接;
(14)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将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无线位移发射器(11)用通讯线(1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0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