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清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8735.2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8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志远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00 广东省四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清器。
背景技术
滤清器已经广发应用于汽车的燃油系统,润滑油循环系统中。其中汽车燃油系统中的滤清器主要用于去除燃油中的杂质或污染颗粒,从而,减少杂质或污染颗粒进入到汽车发动机中,造成对发动机的损伤,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滤清器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滤清器1包括一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过滤元件12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过滤元件12的支承柱15。所述过滤元件12将所述壳体11定义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相互隔离的内腔13和外腔14。所述内腔13位于所述过滤元件12中;所述外腔14位于所述壳体11壁与所述过滤元件12之间。所述支承柱15连接到所述壳体11,其另一端插入到所述过滤元件12中,用以支承所述过滤元件12。
所述壳体11上具有输入口111和输出口112。所述所述输入口111与所述外腔14连通。所述支承柱15具有流出通道151。所述流出通道151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口112连通。所述流出通道151的通过位于所述支承柱15位于所述过滤元件12内部的开口152与所述内腔13连通。从而使得所述输出口112与所述内腔11连通。
被过滤液体从所述输入口111流入到所述外腔14,然后流过所述过滤元件12进入到所述内腔13,最后依次通过所述开口152、所述流出通道151以及所述输出口112流出所述滤清器1。其中,当所述被过滤液体流过所述过滤元件12时,所述过滤元件12对所述被过滤液体进行过滤。
现有技术中,所述被过滤液体从所述输入口111流入到所述滤清器1时会携带一些气泡。在所述滤清器1工作过程中,气泡会在所述所壳体11内部空间的顶部积聚。从而会影像所述滤清器1的工作。为此,现有技术中,在所述支承柱15中设置了一排气通道153。所述排气通道153一端与所述壳体11上的一排气孔113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所述过滤元件12与所述壳体11的顶壁114之间的区域,并在所区域中设置开口154,所述开口154用于连通所述区域和所述排气通道153,从而,使得积聚在所述壳体11内顶部的气体从所述排气通道153排出。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滤清器1,所述排气通道153在排清所述滤清器1顶部积聚的气体后,填充该区域的被过滤液体也会通过所述排气通道流出。这样会造成向所述滤清器1提供被过滤液体的供给系统的效率浪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滤清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减少这样的这样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清器,以减少现有技术滤清器的效率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滤清器。所述滤清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隔离的位于过滤元件内的内腔和位于过滤元件与壳体壁之间的外腔。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外腔连接的输入口和与所述内腔连接的输出口。被过滤液体从所述输入口流入到外腔。并经过所述过滤元件过滤后进入到内腔。然后从所述输出口输出。所述滤清器还包括排气通道。所述壳体还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通道具有位于所述过滤元件与所述壳体顶壁之间外腔区域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排气通道的横截面。所述滤清器还包括一开关阀。所述开关阀根据所述开口处的压力而开启或关闭以连通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滤清器的排气通道具有位于过滤元件和所述壳体顶壁之间外腔区域的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中的开关阀。当所述开关阀在所述开口处的压力作用下开启时,积聚在所述滤清器顶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所述开口、所述排气通道,然后从所述排气口排气,而所述气体排清后或滤清器内积聚的气体不多时,滤清器内的液体也将通过所述开口流入到所述排气通道中而排出,但所述开口具有较少的孔径,从而可以减少液体的流出量;当所述开关阀在所述开口处的压力作用下关闭时,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排气通道,从而所述滤清器内的被过滤液体不会从所述排气通道中排走。从而减少被过滤液体的从所述排气通道流出的量,减少供给系统效率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滤清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滤清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滤清器的支承柱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滤清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柱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滤清器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志远,未经彭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