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9213.4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涛;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文涛;王春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5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低压 水口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冷流道低压注塑模具通常仅包括1个进胶口,并采用侧面或者上方进胶的方式向模具内注胶。其中,模具内设置冷流道贯通产品的各个注胶部位。当注塑完成后,冷流道内胶料固化成型,形成产品形状之外多余的水口,造成物料浪费。后续还需要专人对产生的水口进行摘除处理,造成人员浪费。现有热流道低压注塑模具虽然支持多个进胶口注胶,但是在注塑过程中需要对上模进行持续加热,以保证上模内的胶料始终处于融化状态。当注塑完成后又要对上模进行快速冷却,以保证产品成型,为此热流道注塑设备需要配备专用冷却设备对上模进行快速冷却。如此,在整个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需要经过加热再到冷却的一个过程,造成产品成型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能源浪费严重;而且热流道模具开发周期长,开模费用高,后期维护困难,严重影响产品的开发周期和费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省掉流道且节约物料与能源消耗的低压无水口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其包括注胶装置以及用于产品成型的模具;注胶装置包括若干第二导向轴、滑动设置于若干第二导向轴上的第一安装板、为第一安装板提供动力的顶出气缸、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及注胶气缸;第一安装板与顶出气缸连接并可在顶出气缸的作用下带动注胶口与上模结合与分离;每个注胶口包括顶针、套设于顶针外的顶针套以及与顶针套连通用于提供胶料的胶管;顶针套包括根部及设置于根部一端的头部,该根部与第一安装板连接,该头部上设置有供顶针穿过的针孔;该顶针与注胶气缸连接并可在注胶气缸作用下活动收容于针孔内。
第一安装板设置有通孔,两个固定板沿通孔延伸方向架设于通孔相对的两端;顶针套的根部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固定板上。
顶针套的头部呈锥形。
顶针的一端通过一个连接套与对应的注胶气缸连接,另一端活动收容于顶针套。
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包括底板、与底板相对的顶板、用于承载注胶装置的支撑台、若干第一导向轴以及推动气缸;模具包括上模及与上模配合的下模;若干第一导向轴设置于底板与顶板之间;支撑台设置于底板与顶板之间并可在推动气缸的作用下滑动套设于若干第一导向轴上;支撑台上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通槽;上模设置于支撑台与底板相对的表面且位于通槽底部,下模设置于底板上并与上模相对;每个注胶口在注胶气缸作用下穿过通槽可分离地连接于上模上。
注胶装置包括与第二安装板、若干第二限位套以及套设于第二导向轴外的若干第二轴套,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沿平行于支撑台的方向间隔设置于支撑台与顶板之间;若干第二导向轴固定于支撑台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第一安装板通过若干第二限位套滑动套设于若干第二轴套外;每个第二限位套面向支撑台的一端凸出于第一安装板的表面,用以限定第一安装板相对于支撑台的运动距离。
推动气缸设置于顶板上,且一端穿过顶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注胶口与上模为可分离设置,即在工作时注胶口直接进入上模内并在注胶完成时与上模分离。如此,无需在上模中设置流道,避免流道有余胶而造成物料的浪费。同时,在注胶过程中只需要加热注胶口即可,无需再对上模进行加热和冷却,有效节约能源。另外,顶针可相对于针孔打开与关闭,以精确控制塑胶注入量,形成无水口注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模具中注胶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注胶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注胶装置中注胶口的示意图;
其中:10、安装架;11、底板;12、支撑台;121、上表面;123、下表面;125、通槽;13、顶板;14、第一导向轴;15、第一限位套;16、第一轴套;17、推动气缸;20、注胶装置;21、活动架;210、第一安装板;211、通孔;212、第二安装板;213、固定板;214、第二导向轴;216、第二限位套;218、第二轴套;220、顶出气缸;23、注胶口;230、连接套;231、顶针;232、顶针套;2321、根部;2323、头部;2325、针孔;233、胶管;234、紧固件;25、注胶气缸;27、固定架; 40、上模;50、下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文涛;王春,未经姜文涛;王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