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渔立体生产自动化工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9268.5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3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H5/08 | 分类号: | E04H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罗保康 |
地址: | 545803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生产 自动化 工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渔立体种养综合系统,特别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决策控制的农渔自动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业的突飞猛进发展,人均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与此同时粮食短缺的紧张状况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耕地每年以700万亩的速度在逐年下降,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极大重视。所以,一方面需要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另一方面要挖掘资源潜力,如改进盐碱地,改进低产田,以及利用水域面积发展种植业等等,这些对缓解粮食紫张状况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我国的水产食品需求也步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但是在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池塘、水库、河汊、海岸的养殖也已经饱和,要想增加水产产量,只能在速生品种和高产上做文章,如果能够既能在水域养殖同时进行水面栽培,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目前,对水面作物栽培及水体水生动物养殖的立体种养方法和装置相关文献已作了报道:
1、中国专利,名称:农产品立体种植养殖的方法,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9324.5,公开(公告)号: CN101755581 B,申请(专利权)人: 孔赟荣,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炼化公司居民区184 幢601 室,发明(设计)人: 孔赟荣,摘要:一种农业种植养殖的综合术,具体涉及二种植物一种动物的农产品立体种植养殖的方法,其主要是指丝瓜、水芹菜、螃蟹三位一体的立体种植养殖的方法。以实现高科技的农业种养殖业的高经济收益。丝瓜、水芹菜、螃蟹等农产品立体种植养殖的方法主要通过螃蟹池、水芹菜田等的建成与丝瓜、水芹菜的种植、培育,螃蟹的养殖及其病害的防治,实现二种植物:丝瓜、水芹菜,一种甲壳动物:螃蟹,农业三位一体的“丝瓜、水芹菜、螃蟹等农产品立体种植养殖的方法”,用此种方法种植养殖生产农产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使农业生产产品质量大为提高、产量、效益翻番,实现年亩产收入超万元,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2、中国专利,名称: 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010248065.X 公开(公告)号: CN 102369906 A,申请(专利权)人: 姚莉莉,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民乐小区13幢101室,发明(设计)人: 姚莉莉,摘要: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包括稻田选择与准备、鳖苗放养、饲养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见鳖病的防治,其中稻田选择与准备应注意地势要低洼些,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稻田开挖鳖沟,鳖沟上宽3 米,底宽、深1.5 米,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决定,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为宜;田中央建造一处沙滩,长5 米,宽1 米,高出正常水位0.8 米。本发明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甲鱼为辅的一种生态型稻鳖立体种养殖技术操作路线。一方面,稻田为鳖的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另一方面鳖类的排泄物和食物碎屑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在水稻吸收肥料生长的同时起到了净化围塘的作用,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有效提高了鳖、提高了经济效益。
3、中国专利,名称:一种连栋大棚葡萄园立体循环种养方法,申请(专利)号:CN 201110245163.2,公开(公告)号: CN 102405812 B,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59号 发明(设计)人: 杨智青;徐文华;丁海荣,摘要:一种连栋大棚葡萄园立体循环种养方法,该方法通过种养结合将连栋大棚葡萄园空间、地面资源高效利用,具体是在江苏沿海地区欧亚种葡萄避雨连栋大棚内种植优质牧草、养殖草鹅;形成牧草饲喂鹅,鹅排泄物增加土壤有机肥,供给于葡萄生产和牧草生长的“上果( 葡萄)- 中鹅- 下草- 粪肥田( 排泄物)”的立体循环系统。本发明克服了葡萄园养鸡伤根、破坏土壤层、影响经济效益的弊端,应用本发明的葡萄园无需外来的任何肥料和农药,减少了发生虫草害,使得葡萄增产,增加鹅的生产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未经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自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折叠式便携丝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