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硒仿野生灵芝破壁孢子粉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9300.X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莫小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井冈山生力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12N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7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硒仿 野生 灵芝 孢子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野生灵芝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仿野生灵芝破壁孢子粉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灵芝是一种能延年益寿,具有良好效果的药用真菌。灵芝孢子是灵芝的有性生殖细胞,含有灵芝的全部遗传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降血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目前灵芝的栽培大致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大方式。其中,固体培养又分为椴木栽培法和代料栽培法等,代料栽培法有瓶载和袋载两种方式。近年来,人们利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灵芝菌,以获得灵芝菌丝体及其活性生长代谢产物。深层培养的培养基成分及其之间的配比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灵芝菌丝的生长、形态和构造,而且对代谢产物的产生及其后提取也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发现在代料栽培中袋载比瓶载的生物产量每袋高7.8%,栽培袋开4个洞的产量最高,注水栽培不如墙式栽培产量高,但后者占地面积大、工作量大,且灵芝菌盖大而厚,质量好。椴木栽培的灵芝干燥后灵芝质地厚实、坚硬、营养及药效成分齐全,这种培育方法比用代料或者液体培养更好,易于控制品质,不易受到污染,而所栽培出来的灵芝质量佳。
灵芝主采收孢子粉的方式则主要是在每朵灵芝实体上套纸袋,即用一个薄塑料膜筒自灵芝子实体上端套入到灵芝菌柄基部,用细丝稍捆扎紧,然后将一块硬纸片卷成筒放入塑料膜筒内,将膜忖成圆筒状,别上别针,再在圆筒上方盖上一张硬纸片。但由于使用的套袋和覆盖材料均为纸质,很容易吸水受潮而感染杂菌,而套袋又使灵芝生长局限在小环境中阻碍了空气的流通,导致灵芝孢子粉的产量和质量达不到要求。
灵芝孢子粉由于是人工在大棚畦地上种植、喷灌、除草、铺膜扫集、空地晾晒后收集的,易粘附和混杂泥沙、灰尘、空瘪粒和其它杂质。从纯净度方面来说,收集后的灵芝孢子粉的纯度有30%—80%不等,这不利于灵芝孢子粉的破壁处理,影响了最终产品的纯度及品质。
灵芝孢子具有双层外壁结构,是由坚硬的几丁质壳、不溶性纤维和木质素组成,这使得孢子壁尤为结实坚韧,有很强的耐酸碱性,阻止了溶剂对灵芝孢子粉有效成分的提取。灵芝孢子粉所含丰富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多肽、核酸、有机硒等有效成分均存在于细胞壁其内层结构中,若不进行破壁处理,灵芝孢子粉进入人体肠胃后,其有效成分不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经过研究证实,未破壁的灵芝孢子粉进入人体后其有效成分的消化利用率仅为12%,而破壁后的有效成分的消化吸收率达到95%。然而,目前灵芝孢子粉破壁方法多采用酸碱法、酶解法等,这些方法的破壁率低、还会破坏灵芝孢子粉有效成分;而微波法、超声波法、液氮淬冷法虽能提高灵芝孢子粉的破壁率及其有效成分得率,但加工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富硒仿野生灵芝破壁孢子粉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富硒仿野生灵芝破壁孢子粉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1)种植富硒仿野生灵芝:在椴木四周钻孔并填入有机酵母硒,在椴木顶端植入灵芝菌种,并使用配方为破碎或挤压的小麦40%—50%,破碎的玉米为30%—40%,麸皮25%—30%,木屑1%,食用石膏0.5%的培养基。在灵芝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萌发的过程中使用了负离子发生器模拟森林中的空气负离子杀灭杂菌,负离子浓度控制为50000—100000个每立方厘米;使用放电频率为10MHz高压脉冲直流电模拟森林环境中的自然雷电,促进灵芝的健康生长;
(2)整膜穿孔覆盖法收集灵芝孢子粉:在灵芝出芝后菌盖未展开前,将一张塑料膜整个覆盖于全畦地灵芝上方,然后在每个灵芝头接触塑料膜的位置烫孔,用手轻轻下按塑料膜使灵芝菌柄穿出此孔,灵芝柄与膜孔接触紧密;在灵芝开盖成熟散发孢子前,在整块畦地四周边缘,间隔设置高出畦面30cm的木桩,然后通过包扎绳将塑料膜从四周拉起,形成一个敞口的膜收集筐,在其上方覆盖一块涤塔夫布;灵芝子实体成熟后,将涤塔夫布揭开,用小毛刷扫收散落在灵芝盖上的孢子粉,然后再扫收散落在收集筐中的塑料收集膜上的灵芝孢子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井冈山生力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井冈山生力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 下一篇:口腔癌致病基因BPIFB2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