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9893.X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3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延军;范日东;宋德君;李仁民;杨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5/04;E02D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控制 污染 地下水 原位 薄壁 竖向 屏障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污染场地外围区域的施工点位,沿竖向隔离工程屏障的延长方向依次插设至少5个箱型复合钢板桩(2),两相邻箱型复合钢板桩(2)在端部连接,箱型复合钢板桩(2)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泵送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的泵送软管(3);
第二步:拔出第一个插设的箱型复合钢板桩(2),同时通过泵送软管(3)向箱型复合钢板桩(2)的内腔中泵送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在拔出过程中底板(23)向下翻转打开,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落入土层中;
第三步:将拔出的第一个箱型复合钢板桩(2)插设至与最后一个箱型复合钢板桩(2)相邻的下一个施工点位;
第四步:重复第一步至第三步的流程,直至完成竖向隔离工程屏障一个立面的施工;
第五步:按照第一步至第四步的方法,完成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所有立面的施工,各立面首尾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竖向隔离工程屏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复合钢板桩(2)是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热轧U型钢板桩(21)、两个侧板(22)和能向下翻转的底板(23)构成的箱型预制件,侧板(22)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反的半环形滑槽,侧板(22)通过所述半环形滑槽插入热轧U型钢板桩(21)端部的半环形锁口,与热轧U型钢板桩(21)固定连接,两个平行设置的热轧U型钢板桩(21)的底边之间连接设置有间隔排列且位于底板(23)上方的一组钢筋,钢筋之间为使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落入下方的缝隙;
所述第一步中,箱型复合钢板桩(2)插设到土层中后,拔出侧板(22),然后插设下一个箱型复合钢板桩(2),两相邻箱型复合钢板桩(2)之间通过热轧U型钢板桩(21)端部的半环形锁口连接固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复合钢板桩(2)的内腔中预先铺设并固定泵送软管(3),箱型复合钢板桩(2)插设到土层中后,将泵送软管(3)与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泵送设备(43)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热轧U型钢板桩的间距为70 mm至150 mm。
5.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由污染场地周边未受污染的原位土、膨润土和黏合剂材料混合组成。
6.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的渗透系数小于10-9 m/s。
7.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用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薄壁竖向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离工程屏障材料的初始含水量调制根据实际施工中泵送设备稠度控制要求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8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袋式过滤器的抱箍对开锁紧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个光纤适配器卡槽的熔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