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汽车爆炸物品探测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0309.2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冬梅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汽车 爆炸 物品 探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爆炸物探测防护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公共汽车爆炸物品探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公共汽车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它的空间狭小,人员密集,近年来,犯罪分子不断在公共汽车上制造恐怖爆炸活动,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很多乘客违反规定,携带烟花爆竹乘车,给公共汽车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对乘客随身携带的爆炸物品进行检测并采取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检测到乘客携带的爆炸物品,并采取防护措施的公共汽车爆炸物品探测报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共汽车爆炸物品探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拦杆、拦杆锁紧装置、拦杆弹起装置、电子鼻、单片机、复位按钮、报警装置和电源,所述拦杆的顶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部,拦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拦杆锁紧装置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拦杆弹起装置设置在拦杆与支架之间;所述电子鼻、复位按钮和报警装置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所述拦杆锁紧装置包括电磁铁和衔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支架底部,所述衔铁设置在所述拦杆的底部,衔铁与所述电磁铁相对,电磁铁与电源连接,在电磁铁的供电线路上串接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单片机通过驱动电路驱动继电器;所述电源为单片机、电子鼻、报警装置和拦杆锁紧装置提供工作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拦杆弹起装置包括弧形的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弹性金属片向外弯曲。
优选的,所述电子鼻为荧光聚合物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盒体,所述电子鼻、报警装置和单片机均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进气孔,在所述进气孔内侧设置有吸气扇。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爆闪灯和蜂鸣器。
作为拦杆弹起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所述拦杆弹起装置包括拉簧,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一横杆,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上,另一端固定在拦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采用电子鼻对爆炸物品进行探测,并可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示,它设置有拦杆,当探测到爆炸物品后拦杆自动弹起,将乘客拦住;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灵活,成本低,适合推广,对公共汽车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支架1、拦杆2、拦杆锁紧装置、拦杆弹起装置、电子鼻、单片机、复位按钮、报警装置和电源,报警装置包括爆闪灯3和蜂鸣器。图1中支架1包括左右两根,在两根支架1的顶端设置有一盒体4,所述电子鼻和单片机均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进气孔41,在所述进气孔内侧设置有吸气扇;爆闪灯3安装在盒体4的顶端,蜂鸣器安装在盒体4的背面。
所述拦杆2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一弧形铰接板21,弧形铰接板21铰接在左边支架1的上部。拦杆2的下端通过所述拦杆锁紧装置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拦杆锁紧装置包括电磁铁5和衔铁,所述电磁铁5设置在左边支架1底部,所述衔铁设置在所述拦杆2的底部,衔铁与所述电磁铁5相对设置。拦杆弹起装置包括弧形的弹性金属片6,弹性金属片6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弹性金属片6向外弯曲。图2中的拦杆2为弹起状态。
所述电子鼻、爆闪灯3、蜂鸣器和复位按钮分别与单片机连接,在电磁铁5的电源线上串接一继电器常闭触点,单片机通过驱动电路驱动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一个驱动三极管,单片机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驱动三极管用于导通或关断继电器电源,该电路为典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在这里不再赘述)。电子鼻将爆炸物信号发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启动爆闪灯3、蜂鸣器和继电器,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电磁铁5断电。所述电源为单片机、电子鼻、报警装置和电磁铁5提供工作电压,电源采用公交车电源即可,在盒体4内装有变压器,变压器通过导线与公交车电源连接,电源开关可以设置在支架1上,也可以设置在驾驶员前的控制面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冬梅,未经刘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0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绝缘升降梯
- 下一篇:槽轮组自传动架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