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1610.5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箐;李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黄色 葡萄球菌 免疫 胶体 快速 检测 试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
背景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污染奶、肉、蛋、鱼及其制品等动物性产品,包括奶制作的饮料、冷饮、糕点,熟肉、肉制品罐头,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凉粉、剩大米和米酒等,俗名“嗜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侵染人体后主要会引起一些人体疾患,其一是侵袭性疾病如引起化脓性感染,如伤口化脓、蜂窝织炎,肺炎、脑膜炎、心包炎,败血症等;其二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性疾病,人食用后引起头晕、恶心、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等食物中毒症状,而由毒素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表现为高热、低血压、腹泻、皮疹、休克。
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国标所规定的生化鉴定,其缺点是操作繁琐、检测周期较长,无法适应大量的样品筛查。免疫学检测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快速、准确、稳定的快速检测手段,但是检测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我国目前尚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可运用于检测实践的快速检测产品,该专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测靶标,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
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具有衬板,以及在衬板上依次排列的样品垫、金标垫、NC膜和吸收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由保藏号为CGMCC No.8764的杂交瘤细胞株5D6D9G3B4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金标抗体偶联胶体金,以及由保藏号为CGMCC No.8763的杂交瘤细胞株5D2G2D9C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金标抗体偶联胶体金后喷 涂于金标垫上,检测抗体喷涂于NC膜上形成检测线。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在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由于采用了配对单克隆抗体分别喷涂金标垫和检测线,实验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单克隆抗体纯度测定的结果;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各抗体偶联胶体金的最佳pH的检测结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各抗体偶联胶体金的最佳结合量的检测结果;
图4是本发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各抗体组合配对结果;
图6是本发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测定结果;
图7是本发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交叉反应结果;以及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模拟带菌实验结果。
保藏信息
1.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D2G2D9C1,于2014年01月09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中国,北京市),保藏号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中国,北京市)No.8763。
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杂交瘤细胞,5D6D9G3B4,于2014年01月09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中国,北京市),保藏号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中国,北京市)No.876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的研究表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分离纯化得到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克隆抗体5D2G2D9C1和5D6D9G3B4,其抗体效价可达到1:100000,其能够特异性、高效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与单增李斯特、猪霍乱沙门、鼠伤寒沙门、肠炎沙门、福氏志贺、宋内氏志贺、鲍氏志贺、副溶血弧菌、阪崎肠杆菌、阪崎肠杆菌、小肠耶尔森氏菌、肺炎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均无交叉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1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