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操作行为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2173.9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0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作 行为 响应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令输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行为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时下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常都具有输入单元。输入单元可以包括触摸屏、按键或者耳机等外设的线控。用户通过输入单元可以向电子设备输入操作行为。电子设备对接收到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析,最终响应操作行为,执行某种操作。
但是,当前电子设备上可以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样的操作行为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操作指令。而现有技术中,对于操作行为的分析过程,是电子设备依据驱动层编写的操作指令响应程序完成的。具体的,在编写驱动层的操作指令响应程序时,需要考虑对应的硬件的相关参数。不同的硬件,对于驱动层的程序代码具有不同的编写标准。因此当根据驱动层的操作指令响应程序完成操作行为的响应过程时,对于相同的操作行为,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下需要在驱动层编写不同的操作指令响应程序,十分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行为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硬件设备,避免针对不同的硬件编写不同的操作行为响应程序,简化操作行为响应程序的编写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操作行为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输入单元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软件架构至少包括驱动层和框架层,所述方法包括:
调用所述驱动层的程序获取所述输入单元接收的操作行为信息;
调用所述框架层的程序解析所述操作行为信息,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和对应于该应用程序的操作指令;
根据解析结果,将操作指令发送给相应的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输入单元接收的操作行为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输入单元的按键状态信息;
和/或,获取所述输入单元的按键时长信息。
可选的,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包括:
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中,查询能够响应所述输入单元接收的操作的应用程序;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根据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包括:
如果查询到多个应用程序能够响应所述输入单元的操作,则根据所述多个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和/或预设的响应优先级,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一个应用程序。
可选的,确定对应于该应用程序的操作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输入单元的按键状态信息和按键时长信息;
根据所述按键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集合;
根据所述按键时长信息,从所述操作指令集合中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的,确定对应于该应用程序的操作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的,所述输入单元为:线控耳机。
可选的,所述应用程序,包括:电话应用程序,和/或,媒体播放应用程序。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输入单元,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的软件架构包括驱动层和框架层,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调用所述驱动层的程序获取所述输入单元接收的操作行为信息;
解析单元,用于调用所述框架层的程序解析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得到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和对应于该应用程序的操作指令;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解析结果,将操作指令发送给相应的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按键状态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输入单元的按键状态信息;
和/或,按键时长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输入单元的按键时长信息。
可选的,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应用程序查询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中,查询能够响应所述输入单元接收的操作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应用程序确定子单元,包括:
应用程序分析子单元,用于如果查询到多个应用程序能够响应所述输入单元的操作,则根据所述多个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和/或预设的响应优先级,确定所述操作行为信息对应的一个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2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亮装置以及使用了该点亮装置的照明器具
- 下一篇:一种博客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