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3664.5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礼;孟凡华;黄大年;刘顺安;于显利;姚永明;刘佳琳;刘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27/02 | 分类号: | B64D27/02;B64D35/08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发式 共轴双桨 直升机 | ||
1.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离合器Ⅰ(10)、发动机Ⅱ(11)、力矩耦合器Ⅱ(12)、离合器Ⅱ(13)、电动/发动机Ⅱ(14)、整流/逆变器Ⅱ(15)、超级电容组(20)、整流/逆变器Ⅰ(29)、离合器Ⅲ(30)、电动/发动机Ⅰ(31)、离合器Ⅳ(32)、发动机Ⅰ(33)和力矩耦合器Ⅰ(35);力矩耦合器Ⅰ(35)通过离合器Ⅲ(30)、离合器Ⅳ(32)分别与电动/发动机Ⅰ(31)、发动机Ⅰ(33)相连,力矩耦合器Ⅱ(12)通过离合器Ⅰ(10)、离合器Ⅱ(13)分别与发动机Ⅱ(11)、电动/发动机Ⅱ(14)相连,电动/发动机Ⅱ(14)、电动/发动机Ⅰ(31)分别通过整流/逆变器Ⅱ(15)、整流/逆变器Ⅰ(29)与超级电容组(20)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在需要时,将存储在超级电容组(20)内的电能分别通过整流/逆变器Ⅰ(29)和整流/逆变器Ⅱ(15)传递给电动/发动机Ⅰ(31)和电动/发动机Ⅱ(14),驱动其工作;
所述减速系统包括传动轴Ⅰ(5)、减速箱Ⅱ(6)、传动轴Ⅱ(7)、差速箱(8)、传动轴Ⅴ(36)、减速箱Ⅰ(37)、传动轴Ⅵ(38)、伞齿箱(39);所述力矩耦合器Ⅰ(35)和力矩耦合器Ⅱ(12)以并联形式,分别通过传动轴Ⅳ(34)和传动轴Ⅲ(9)链接到差速箱(8)上,差速箱(8)通过传动轴Ⅴ(36)和传动轴Ⅱ(7)分别与减速箱Ⅰ(37)、减速箱Ⅱ(6)链接,减速箱Ⅰ(37)和减速箱Ⅱ(6)以并联形式分别通过传动轴Ⅵ(38)和传动轴Ⅰ(5)链接到伞齿箱(39)上;
伞齿箱(39)分别通过两条输出轴主轴Ⅰ(3)、主轴Ⅱ(4)分别带动上桨(1)和下桨(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25)、伺服舵机组(27)、伺服舵机Ⅰ(17)、伺服舵机Ⅱ(18)、伺服舵机Ⅲ(21)、伺服舵机Ⅳ(24)、伺服舵机Ⅴ(26)和伺服舵机Ⅵ(28);所述控制器(25)分别与伺服舵机Ⅰ(17)、伺服舵机Ⅱ(18)、伺服舵机Ⅲ(21)、伺服舵机Ⅳ(24)、伺服舵机Ⅴ(26)和伺服舵机Ⅵ(2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系统包括搭载设备电源(16)、起落架驱动(19)、通信系统(22)和导航系统(23);超级电容组(20)分别与搭载设备电源(16)、起落架驱动(19)、通信系统(22)、导航系统(2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36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路锥机械施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