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溶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4102.2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张芝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溶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的肥料领域,更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缓溶性肥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在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化肥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肥料施用量大,利用率低,二是对土壤造成污染。如此,解决化肥利用率和土壤污染问题成了研究肥料的重要对象。
目前国内解决以上问题主要是采用固体长效缓控肥,我国的固体长效缓控肥种类比较多,而这些大多存在产品粒度大、释放时间不确定,不能充分利用,降低了利用率。例如包膜控释肥料是指在化肥外包裹一层材料,从而达到缓释、控释的释放特性,但目前的所使用的包膜材料大多为不溶性的无机矿物,或者不易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此类化肥虽能达到很好的缓释控释效果,但工艺复杂,且不易降解的高分子包衣材料残留在土壤中,容易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470485A公开了一种载体型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肥料与载体物质混合,加入交联剂搅拌反应而得。由于交联的反应过程和程度难以控制,从而难以控制肥料的溶解速率,使肥料的释放不能与作物生长周期匹配,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102964169A公开了一种大颗粒长效化肥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是肥料经过配方粘土,复合肥,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加上缓溶剂,做成较大颗粒的块状。该肥颗粒太大,且肥料肥效的释放周期不稳定。
中国专利公开号103319286A公开了一种含螯合态中微量元素的脲甲醛复合肥料,该方法是将缓溶有机氮肥合成工艺与包膜技术有效结合,实现氮素缓释长效的功能。其中所使用的缓溶氮素为脲甲醛,利用薄膜材料对其他肥料进行包膜处理。此方法虽能使肥料进行达到控释,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不利于推广。
根据上述,我国的缓控肥料主要存在肥效释放周期不稳定,肥料释放速率不能与作物生长周期相匹配,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且生产工艺复杂,且易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能适合作物生长周期的新型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土壤的污染,达到高效、环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缓溶肥。该缓溶肥是以不同溶解速率的高分子作为缓溶材料,肥料肥效可随着缓溶材料的不同溶解速率的溶解而慢慢释放出来,从而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缓溶肥的制备方法,通过将肥料与缓溶材料进行熔融混合,加入通透控制剂,改变缓溶材料的通透性和可降解性,使缓溶材料能达到缓慢溶解。其中的罗望子胶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与可溶解性,罗望子胶先溶解后,在肥料颗粒中可形成通道,使肥料能够随着缓溶材料溶解而缓慢释放。
本发明一种缓溶性化肥,其特征是该缓溶肥各组成按其重量比为:
营养成分50%~80%,
聚乙烯醇2%~30%,
聚氨酯树脂2%~10%,
罗望子多糖胶1%~10%,
通透控制剂1%~5%。
上述所述的营养成分为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硝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脲甲醛、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磷酸钾,磷酸铵、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微量元素、有机酸、生物菌,可根据植物需求进行任意配比。
上述所述的聚乙烯醇是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99%的1799,聚乙烯醇1799在土壤中的溶解速率比较缓慢,且与水溶性树脂聚氨酯树脂结合,具有很好的粘接性,聚乙烯醇缓慢溶解在土壤中,肥料也能慢慢释放出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且聚乙烯醇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聚乙烯醇也是能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不会污染换土壤。
上述所述的聚氨酯树脂为阴离子型聚氨酯树脂,阴离子聚氨酯中加入了二胺苯基羧酸,引入了羧基,分子量增大,羧基含量增大,导致聚氨酯的交联结构和苯环含量增大,水溶性得到了部分抑制,可缓慢溶解在水中。
上述所述的罗望子多糖胶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冷水中易分散且溶胀,罗望子多糖胶在水中易溶解,溶解后使颗粒形成多孔通道,可使肥料缓慢释放出来;再者罗望子多糖胶为天然高分子,易降解,降解后形成的小分子,能够活化土壤,提高植物活性,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4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带式连续食用油滤油机
- 下一篇:一种导流自洁式净水过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