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同步旋转平移轨道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4183.6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9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全;林伟;张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同步 旋转 平移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移位的工程装置,可应用于建筑物移位领域,该装置适用于同步解决既有平移要求又有旋转要求的砖混、框架、钢结构等建筑物的移位。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既有平移要求又有旋转要求的建筑物移位问题,多采用分步式移位方式,即制作两套移位装置。一套平移装置用于将建筑物平移使其中一个对应点重合,另外一套旋转装置,将平移就位后的建筑物旋转一定角度,从而满足建筑物综合移位问题。两套装置在制作过程中耗费时间和费用巨大,同时建筑物在移位过程中要经历平移和旋转两个移位过程,对建筑物,特别是古建筑的破坏几率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同步旋转平移轨道,该装置适用于同步解决既有平移要求又有旋转要求的砖混、框架、钢结构等建筑物的移位。
这种建筑物同步旋转平移轨道,是由下轨道梁体系、移位体系、上轨道梁体系共同构成的。
按着建筑物从旧址移动至新址同一上轨道梁滑座中心点的圆弧运动轨迹,在基础筏板上制作圆弧形下轨道梁形成下轨道梁体系。
下轨道钢板、滚轴、上轨道钢板组成移位体系,下轨道钢板平整等厚与圆弧形下轨道梁同宽,下轨道钢板与圆弧形下轨道梁顶面紧密铺贴,滚轴均匀且按轴向垂直于对应的圆弧形下轨道梁切线摆放在下轨道钢板上,上轨道钢板宽度与上轨道梁滑座同宽,上轨道钢板与上轨道梁滑座的底面紧密铺贴。千斤顶作用于支撑建筑物的上轨道梁滑座上。千斤顶的推力作用方向与上轨道梁滑座对应的圆弧形下轨道梁切线相一致。
由上轨道梁、上轨道连梁及上轨道叉梁、上轨道梁滑座构成上轨道梁体系,上轨道梁滑座设置在上轨道梁、上轨道连梁及上轨道叉梁的连接处,上轨道梁滑座的轴线与其配合的圆弧形下轨道梁的切线相一致,上轨道梁体系浇筑为一体,共同支撑建筑物。
所述的圆弧运动轨迹为同心圆圆弧轨迹,连接建筑物在新址和旧址任意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分别作出两条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同心圆圆心,并以该同心圆圆心与各上轨道梁滑座中心点的连线为半径制作圆弧形下轨道梁。
使用该装置有益效果是通过该装置进行的建筑物移位工程,建筑物平移和旋转同步进行,一步到位,避免了分两次移位造成的施工时间,资金浪费,同时降低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损坏几率,施工效果更好。本发明作用明确,造价低,施工快捷,效果显著,是发明人对比大量建筑物平移、旋转实例,认真总结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成果。
所述圆弧形下轨道梁系,每个滑座所处弧形轨道皆为同心圆,连接建筑物在新址和旧址任意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分别作两条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同心圆圆心所在位置点。且各弧段弧度相同,与建筑物自身旋转的弧度相等。如图2证明如下:
∵OM、ON分别为EE3、AA3垂直平分线
∴OA=OA3,OE=OE3,
∵AE=A3E3
∴△AOE≌△A3OE3
∴∠PAO=∠PA3O,∠AOE=∠A3OE3,
∵∠AKP=∠A3KO,
∴△AKP∽△A3KO,
∴∠A0A3=∠APA3,
∵∠A0E3+∠A0E=∠A0E3+∠A30E3,
∴∠A0A3=∠EOE3,
∴∠EOE3=∠APA3=θ。
圆弧形下轨道梁表面平整度要求误差不超过3毫米,圆弧形下轨道梁可以使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根据建筑物移位对象灵活运用。
所述下轨道钢板、滚轴、上轨道钢板组成的移位体系,其特征在于下轨道钢板平整、等厚,厚度采用统一规格10至20毫米厚普通钢板,钢板宽度与下轨道梁同宽,下轨道钢板与下轨道梁顶面紧密铺贴;滚轴采用直径为60毫米或100毫米普通圆钢,长度为400至600毫米,滚轴均匀且轴向垂直于对应的圆弧形下轨道梁切线摆放到下轨道钢板上;上轨道梁钢板采用厚度为10毫米,宽度与上轨道梁滑座等宽,钢板放置于滚轴顶面,上轨道梁钢板与滚轴之间,上轨道梁钢板与上轨道滑座之间应平整密实,不留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4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MNS开关柜体
- 下一篇:固定间隔式开关柜出线连接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