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图片的远程虫害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4598.3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6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富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片 远程 虫害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图片的远程虫害识别方法,属于物联网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农业稳定对国家平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农业害虫是农业增产的天敌,据统计,全球农作物每年要被虫害吞噬15%左右,我国每年因虫害损失的稻谷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因此农作物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要想有效地解决农作物虫害问题,首先要准确的识别虫害的种类。但是现行的虫害分类和鉴定工作主要有少数的昆虫专家完成,效率很低。
利用网络实现虫害的远程自动鉴定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一些基于电脑客户端的虫害识别原型系统出现,但是由于电脑移动性差和拍摄图片繁琐等缺点,只能识别本地虫害图片,需要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图片的远程虫害识别方法,其操作方便,能方便快捷并有效的对农业害虫进行识别,并获取相应虫害的防治方法。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图片的远程虫害识别方法,所述远程虫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获取包含有完整害虫虫体的图片,并对所述害虫虫体图片进行处理,以得到所需的虫害识别图片;
b、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将得到的虫害识别图片传输至识别服务器内,并向识别服务器发送识别请求;
c、识别服务器对接收的虫害识别图片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特征与预先建立样本库中的虫害进行特征匹配;当所述害虫的特征与样本库中的特征匹配时,识别服务器将匹配的虫害信息返回到移动智能终端;
d、移动智能终端将接收返回的虫害信息显示输出。
所述步骤c中,识别服务器返回的虫害信息为虫害种类时,移动智能终端根据虫害信息查询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数据库,以查询得到虫害的描述信息及防治方法,移动智能终端将虫害的种类、虫害的描述以及防治方法显示输出。
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或平板。
所述步骤a中,对害虫虫体图片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剪切以及去除背景信息。
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通过GPRS、3G、4G或WIFI方式将虫害识别图片传输至识别服务器。
本发明的优点: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将虫害识别图片传输到识别服务器内,通过识别服务器来识别虫害的类型,并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来显示输出虫害的信息以及防治方法,操作方便,能方便快捷并有效的对农业害虫进行识别,并获取相应虫害的防治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方便快捷并有效的对农业害虫进行识别,并获取相应虫害的防治方法,本发明所述远程虫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获取包含有完整害虫虫体的图片,并对所述害虫虫体图片进行处理,以得到所需的虫害识别图片;
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或平板,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相机能采集包含有完整害虫虫体的图片,对害虫虫体图片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剪切以及去除背景信息。进一步地,移动智能终端获取害虫虫体图片的方式也可以为传输并存储到移动智能终端本地的图片。
b、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将得到的虫害识别图片传输至识别服务器内,并向识别服务器发送识别请求;
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通过GPRS、3G、4G或WIFI方式将虫害识别图片传输至识别服务器。在移动智能终端向识别服务器内传输虫害识别图片时,先查询移动智能终端是否接入互联网,待联网后,能将虫害识别图片传输至识别服务器内,识别服务器根据移动智能终端的识别请求,自动对移动智能终端发送的虫害识别图片进行虫害类型的识别。
c、识别服务器对接收的虫害识别图片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特征与预先建立样本库中的虫害进行特征匹配;当所述害虫的特征与样本库中的特征匹配时,识别服务器将匹配的虫害信息返回到移动智能终端;
识别服务器对虫害识别图片进行特征提取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特征提取手段,此处不再赘述。识别服务器内预先建立有样本库,样本库内包含有大量的虫害特征以及虫害的种类信息。
d、移动智能终端将接收返回的虫害信息显示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未经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4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高强度高刚性后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