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外蒸蟹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4970.0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2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20;A47J36/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蒸蟹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用的炉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野外蒸制螃蟹的炉子,属于用具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融入到外出旅游、野营、垂钓或是户外体育等活动中去,从而丰富生活,放松心情。所以越来越多的野外活动,如烧烤、垂钓自制野餐等备受人们喜欢。而螃蟹作为自古以来备受人们青睐的美味佳肴,也成为捕捞自制野餐的对象。
但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野外的用具类——关于烧烤类的用具比较多,其他方面比如蒸制食物类用具却是很少,不是体积庞大、携带不便,就是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野外蒸蟹炉,特别适用于野外蒸制螃蟹或是蒸制其他食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功能多样的野外蒸蟹炉,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野外蒸蟹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炉体和位于炉体之上的锅体,炉体着地一面敞口设置,锅体之上至少设置一个蒸盘,蒸盘则是通过长度相等的两支架与锅体内侧相连接并处于水平面,另外还包括一个锅盖。
上述技术方案,中空炉体是供添加燃料所用,锅体则用于容纳水,当加热燃料而烧开锅中水则可以蒸制放置在蒸盘上的螃蟹;炉体着地一面敞口设置,方便取用天然燃料,方便人们进行野外活动。此处锅体之上至少设置一个蒸盘,是为了实现同时蒸制较多食物,满足多人野外活动的用量。蒸盘通过长度相等的两支架与锅体内侧相连接,则是为了安装上的可变,增加灵活性。
在实际野外活动中,一般都是将食物放置在携带的地垫上而容易受到污染,而且携带桌子也是不方便的,增加野外活动携带的不便。所以本发明从结构上创新,将野外蒸蟹炉功能多样化,设计为可临时当桌子使用的用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支架分别为套穿支架和支撑支架,蒸盘一端套穿在套穿支架上获得支撑,蒸盘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支架获得支持,并且蒸盘可以以套穿支架为轴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蒸盘以套穿支架为轴线转动出来,从而实现蒸盘临时当桌子使用的目的;而上述锅体之上至少设置一个蒸盘,比如可以选择使用两个蒸盘,一个蒸盘作为临时桌子,另一个蒸盘仍在蒸制螃蟹,互相不受干扰。
为了增加蒸盘作为临时桌子的承受力,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在蒸盘底部设置有可拉升出来的支杆,支杆拉升出来后一端可置于地面、另一端则支撑蒸盘。
如果选择同时使用两个蒸盘进行蒸制数量较多的螃蟹,那么两个蒸盘必须处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上述的两支架开设有供螺栓插入的插入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蒸盘的高度可调,而且调节方便,实用性强。
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炉体着地一面闭口设置,并在炉体的侧面开设有添加燃料口;炉体为圆锥形,在其一侧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炉体加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方便人们预先将燃料存放在炉体中,方便自带燃料至野外。
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锅盖上设置有提手;所述锅盖靠近套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套穿支架与锅盖本体扣合,开槽形状与套穿支架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锅盖的拿放;增强锅盖与套穿支架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野外蒸蟹炉的技术方案,具有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功能多样等优点。
上述内容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野外蒸蟹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野外蒸蟹炉的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野外蒸蟹炉的锅盖开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野外蒸蟹炉,包括圆锥形的中空炉体1和位于炉体1之上的锅体2;炉体1着地一面敞口设置或闭口设置(图中未示出),在炉体1的侧面开设有添加燃料口3,还包括设置的把手4;锅体2之上至少设置一个蒸盘5,蒸盘5通过长度相等的两支架与锅体2内侧相连接并处于水平面;另外还包括一个锅盖6,锅盖6上设置有提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4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阻隔生物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搪铅衬里结构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