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5379.7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4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孝峰;周悦;刘飞龙;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H02M1/14;H02J7/3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buck 直流 变换器 及其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输入BUCK结构的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廉价、可靠、清洁无污染、能源丰富等特点,因此可再生能源发电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应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有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供电、风力发电、水利发电、地热发电等等,但这些发电形式均存在电力供应不稳定、不连续、随气候条件变化等特点,因此需要采用多种能源联合供电的分布式供电系统。
在传统的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每种能源形式通常需要一个DC/DC变换器,将各种能源变成直流输出,并联在公共的直流母线上,供给直流负载,但其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为了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成本,可以用一个多输入直流变换器(Multiple-Input Converter,MIC)代替多个单输入直流变换器。MIC允许多种能源输入,而且输入源的性质、幅值和特性可以相同,也可以差别很大,多输入源可以分别或同时向负载供电,因此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并且降低系统成本。但是,采用上述系统后,普遍存在着控制方法复杂、无法拓扑扩展的问题,另外,也不易实现能量的自动分配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拓扑结构简单、控制方法简便、能实现能量自动分配利用的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所述直流变换器由第一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第二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附加电路和输出滤波电路组成;
所述第一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由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一续流二极管D1组成;其中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的正极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由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第二功率开关管S2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组成;其中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正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管D2的阳极与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负极连接;
第一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中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分别与第二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中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所述附加电路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S3和第三续流二极管D3;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与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二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中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正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
所述输出滤波电路包括输出滤波电感L和输出滤波电容c;输出滤波电感L的一端分别与第一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中的第一直流输入电压源A的正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出滤波电感L另一端分别与附加电路中的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输出滤波电容c的一端分别与附加电路中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和负载R的一端连接,输出滤波电容c另一端分别与第二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中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负极、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负载R的另一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控制系统,所述系统中: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为光伏电池,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为蓄电池,对两个BUCK脉冲电压源单元进行功率分配和负载电压稳定控制;
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通过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保持最大功率输入;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作为功率缓冲单元并通过PI调节器进行能量自动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可靠性节能关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