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原多肽烧伤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5634.8 | 申请日: | 2014-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舒子斌;蒋莹;杨华;丁胜利;刘静;毕林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26 | 分类号: | A61L27/26;A61L27/36;A61L27/54;A61L2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8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原 多肽 烧伤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原蛋多肽烧伤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修复材料的研究是皮肤替代材料( skin substitute) 的探索。皮肤替代材料的研究又可分为暂时性皮肤替代材料( temporary skin substitute)和永久性皮肤替代材料( permanent skin substitute) 两条探索主线,在修复材料上可分自体皮片、自体皮瓣、自体复合组织瓣等。皮肤修复的每次里程碑式的突破,无不是以认识理念的更新为开始,以技术手段的革新为标志,以修复材料成分或结构的日趋完善而成熟。
真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 而胶原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 在大面积创伤及烧伤治疗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胶原类修复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其原因是Ⅰ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的主要结构蛋白,通过自聚和交联重建的胶原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结构材料,具有高亲水性、无毒、体内生物相容性、降解性良好等生物特性。以胶原为主体材料,发展出以组织学工程学技术为特征的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可以向创面分泌生长因子和基质蛋白。但其抗感染能力十分脆弱,要求必须被移植于新鲜、清洁创面,并且严密观察感染迹象。因此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抗感染能力弱的缺陷,赋予材料更多的生物功能,是一大研究方向。
黄芩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黄芩体内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黄芩素。过氧化物酶还可以清除脂类氢过氧化物,减轻有机氢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防御活性氧等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
烧伤后的皮肤表层受到损伤,抑菌的天然屏障皮肤失去作用,因此烧伤处难以愈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伤口易感染。研究表明,黄芩苷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胶原多肽本身能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并且胶原多肽与皮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吸收伤口处的渗出液,保持伤口干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戊二醛将胶原多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交联为大分子材料,让黄芩苷等药物固定在大分子结构中,把烧伤修复药物制成水凝胶膜状,使药物能更好的释放在创面处。能及时封闭创面、减少感染、防止大量体液丢失, 为创面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材料在新鲜切除全层皮肤烧伤的创面的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治疗中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产品增加了烧伤修复材料的多样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胶原多肽烧伤修复膜,通过胶原多肽和黄芩苷的释放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以解决现在烧伤伤口处理上的问题,本发明的胶原多肽烧伤修复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气性、能吸收伤口的渗出液,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小疤痕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胶原多肽烧伤创面膜,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膜:
胶原多肽 0.1~0.7份
丙三醇 0.6~5.2份
戊二醛 1.0~4.8份
淀粉 0.1~1.0份
羧甲基纤维素钠 0.5~3.0份
去离子水 5.0~40.0份
黄芩提取物 0.1~1.5份
在上述的胶原多肽烧伤修复膜中,胶原多肽粉末和中药活性成分黄芩苷是自主提取的。胶原多肽具有促进细胞再生,淡化疤痕的作用,中药活性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的作用;交联剂戊二醛交联丙三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形成生物大分子,确保膜具有一定的湿度和韧性。淀粉作为膜的定型剂加入其中。胶原多肽和黄芩苷被固定在骨架结构中,药物随着吸收伤口渗出液而缓慢释放出来,从而增加膜的药效。这些组分的组合以及各组分的上述混合范围,是通过大量实验确定的,上述在份数范围内的组合是本发明胶原多肽烧伤创面膜具有上述的抗菌性,透气性,与皮肤相容性、有效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淡化疤痕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式接污岛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盐水低温循环蒸发结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