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7291.9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6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惠;张家兴;常承忠;倪飞宇;任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昌惠;张家兴;常承忠;倪飞宇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肺部 废气 导出 射频 消融 电极 | ||
1.一种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包括:
射频电极头,与设置在外管中的射频传输软管相连接以发出射频电流,用于对肺泡病灶组织进行射频消融;
测温电阻,与测温电阻电缆连接,用于采集消融区域的温度,并调节射频电极所释放的温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肺部废气抽出组件,包括抽气孔、以及与其相连的抽气通道,用于将肺部的废气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极头为三棱锥型结构的射频电极头,其末端通过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与所述射频传输软管连接,以固定在所述射频传输软管的外壁上;
在所述射频电极头上设有贯穿其内部的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一抽气孔通过短距离通道与所述抽气通道连通;
在所述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上设有贯穿至其内部的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二抽气孔与所述抽气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极头为斜切面式结构的射频电极头,其末端通过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与所述射频传输软管连接,以固定在所述射频传输软管的外壁上,所述射频电极头的底角为尖端部,用于由支气管壁穿入以抵达肺泡病灶处;
在所述射频电极头的内部设有贯穿于其内部、并且与所述抽气通道对接的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一抽气孔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射频电极头相同的斜切面;
在所述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上设有贯穿至其内部的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二抽气孔与所述抽气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消融时向组织内部注水,以防止组织炭化粘连的注水组件,所述注水组件包括注水孔、以及与相连的注水腔和注水孔接头;
所述射频电极头为斜切面式结构的射频电极头,其末端通过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与所述射频传输软管连接,以固定在所述射频传输软管的外壁上,所述射频电极头的底角为尖端部,用于在支气管壁进行穿刺以抵达肺泡病灶处;
所述注水孔开设在所述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的壁面上;
所述抽气孔开设在所述射频电极头上,其纵向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射频电极头纵向截面的形状相同,与所述抽气孔相对接的所述抽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注水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射频传输软管的内壁面上附着有用于防止所述射频传输软管与所述注水腔中的水相接触的防水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前端端面为水平结构,在所述外管的管壁表面包裹有绝缘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前端面与所述外管的后端面对接,所述手柄中设有与所述射频传输软管连接的射频电极接头、与所述测温电阻电缆相连接的测温电缆接头、与抽气通道相连的负压吸引泵接头、以及和/或与所述注水腔相连的注水孔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推拉手柄,所述推拉手柄的前端卡设在所述外管末端的推拉槽中,所述抽气通道和所述射频电极软管的末端设置在所述推拉手柄中;
所述推拉手柄与所述外管进行相对移动时,以使所述射频电极头由所述外管中伸出或回收至所述外管中;
所述射频电极头为网状射频电极,其末端通过电极同针杆连接部件与所述射频传输软管连接,以固定在所述射频传输软管的外壁上;
所述抽气孔包括开设在所述外管前端端面上的第一抽气孔、以及开设在所述外管管壁上的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一抽气孔和所述第二抽气孔均是与所述抽气通道相连;
所述外管的前端端面为斜切面式结构,其底角为尖端部,用于在支气管壁进行穿刺以抵达肺泡病灶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将肺部废气导出的射频消融减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极头为发散式网状射频电极,所述射频电极头由所述穿刺外管内部位移至肺泡内的病灶组织患处时,呈向外发散的网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昌惠;张家兴;常承忠;倪飞宇,未经王昌惠;张家兴;常承忠;倪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2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