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弓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8121.2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B5/14 | 分类号: | F41B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弓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弓箭装置,详而言之为一种弓身与弓弦间的配置,加上使用者握持弓身位置所设的护手,借此达到拉弓后弓弦的松放不易伤及手部,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发明。
背景技术
弓箭在以前的用途在于打猎专用,其具有弓身、弓弦以及箭体,通过弓身呈弧弯状的设计,将弓弦的两端分别组装于弓身的两头,再把箭体的一端抵于弓弦上,并朝使用者方向拉动箭体带动弓弦的变形,利用弓弦瞬间的复位所产生的冲力加速度带动箭体朝拉动的反方向射出,如此即可将箭体射向目标物。随着世代的演进与进步,射箭已经由早期打猎用途演化成运动比赛项目及休闲活动的一环。
一般常见的弓箭可分为手拉弓及十字弓两种,而手拉弓又是普遍使用性较高的一种,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395919「具收箭功能的弓箭结构」,包含有一弓体、一缓冲件、一弓弦及一箭体;该弓体具有一活动容室及一连通该活动容室的穿孔,该缓冲件置设于该弓体的活动容室中,该弓弦连接该弓体的二端,该箭体具有一头部、一尾部及一连接该头部及尾部的身部,该头部位于该活动容室中,该身部穿经于该穿孔中,该尾部外露于该弓体外,该尾部可供外力拉引而连动该弓弦,使当拉引尾部的外力消失时,由该弓弦提供该箭体运动的能量,使该箭体的头部于该活动容室内运动,并由该缓冲件吸收该头部运动的动能而进行收箭;借此由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而能于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射箭的练习,并由于具备收箭的功效而使射箭的安全性大增。
上述为一般使用者较长使用的,很明显此种弓箭在操作上因为重量轻盈,使得射击上并无具有稳定性,因此不适合应用于运动比赛上的操作,再请参阅图6所示,为了增加射箭时的稳定性,相关业者会在弓身7的两端加装有铁片8,再把弓弦71与定位组件9装设于铁片8的末端,通过铁片8的装设稳固弓身7,让使用者在射击的过程中能够稳定,但是此种弓箭在铁片8的装设后会导致重量大幅度的增加,使用者初期还不觉得重,使用越久手部的支撑力逐渐无法负荷而产生颤抖的情况而影响射击的稳定,可是将铁片8缩短减轻重量的话,却又让弓弦71靠近弓身7,导致拉弓后的放松,以及弓弦71的绷紧的设置,造成弓弦71伤及手部而皮绽肉开,为此相关业者为了维护使用者的安全考虑,必须再审慎的思考并予以改良,好符合一般大众皆可使用。
有鉴于上述「具收箭功能的弓箭结构」以及图6所描述上的缺失,本发明人利用许多时间投入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弓箭装置』,即为改善上述所说明的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其为重量过重影响射击的稳定及准确,以及弓弦容易因拉动后的复位伤及使用者的手部的缺失,而提供一种弓箭装置,使用者在操作射箭时的拉弓、放松上,能够保护使用者的手部避免受到弓弦的伤及,且在射击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弓身重量而影响射击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弓箭装置,其包括:一弓身,其于中心区段具有一握持部以及二各别连接于握持部两端的弓臂部,该握持部的一侧凹设有一弧凹槽,另外于各弓臂部的末端分别装设有一弓片;一护手件,其装设于握持部的一侧并介于该二弓片之间,且该护手件与弓身为同向设置并跨越弧凹槽;及一控弦组件,其包括有二分别装设于弓片末端的第一轴轮与第二轴轮,以及一圈绕于该第一、第二轴轮的主弦、以及二副弦,该第一、第二轴轮分别枢设于各弓片的末端,而该主弦框绕于第一轴轮及第二轴轮,并嵌设于第一、第二轴轮的侧边,另外该二副弦的一端分别组设于第一、第二轴轮,另一端则分岔形成二副次弦,各副弦的该二副次弦分别套组于各轮轴的两侧,又该弓身握持部的弧凹槽的槽低点至主弦的距离小于等于主弦的五分之一长。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护手件的两端分别组设于握持部设有弧凹槽的一侧,并连接握持部一端的弓臂部内侧面,且护手件中间区段与握持部的弧凹槽呈间距设置以供手部握持。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各弓片的末端进一步轴向开设有一缺口,并形成有一第一片臂及一第二片臂,而该第一轴轮、第二轴轮则分别置于缺口内,另设有二轴心杆分别贯穿第一轴轮及第二轴轮,且各轴心杆的两端枢组于各弓片的第一片臂与第二片臂,借以带动主弦拉动时第一轴轮与第二轴轮的偏心旋转。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各副弦的各副次弦分别套设于各轴心杆的两端,并以校正主弦的松紧而控制主弦拉动后与弓身的距离。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各弓片的弹性系数大于弓身的弹性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8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