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顶升同步控制整合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8334.5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廖庆隆;赵鸣;王仲宇;马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中华顾问工程司;廖庆隆;赵鸣;王仲宇;马俊强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同步 控制 整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桥梁顶升同步控制整合系统,尤指一种可使桥梁的大梁所产生的位移变化利用感测机构与千斤顶的配合,而实时传输相关讯号至监控机构中作为控制参数,让监控机构对油压控制机构与千斤顶进行精确的调控,以完成桥梁顶升过程的同步控制作业,进而于进行桥梁顶升施工时,达到具有较佳的精准度及安全性的功效者。
背景技术
一般工程界大都采用于桥台或桥墩柱帽梁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的外侧,多以螺栓锚定支撑托架方式或其它支撑系统,建立设置千斤顶的作业平台,再以桥梁的大梁作为千斤顶顶升支点。
然,由于桥梁顶升时施工设备或者顶升速率存在差异,使桥梁的大梁出现差异变位,从而在桥体中产生附加应力,而当桥体上部结构于顶升时,其重量转移分配于桥下安置的千斤顶,此时每一千斤顶承受的载重少则数十公吨,多至数百公吨之间,且因桥体的使用年限及所处环境影响,混凝土强度变异度大,因此,其可能导致结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甚至使结构损伤、开裂乃至破坏,差异变位也将因随桥梁顶升高度增加,造成累积误差使桥体倾斜度增加,除导致桥体结构受损之外,严重时更将影响施工安全,若加上修复费用、所需时程及所造成交通不便,其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特针对前述已用发明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发明,藉以改善已用的种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可使桥梁的大梁所产生的位移变化利用感测机构与千斤顶的配合,而实时传输相关讯号至监控机构中作为控制参数,让监控机构对油压控制机构与千斤顶进行精确的调控,以完成桥梁顶升过程的同步控制作业,进而于进行桥梁顶升施工时,达到具有较佳的精准度及安全性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桥梁顶升同步控制整合系统,其包含有:一监控机构;一与监控机构连接的油压控制机构;多数分别与油压控制机构连接的千斤顶;以及一与监控机构连接的感测机构。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监控机构至少包含有一顶升策略模块及一顶升监控模块,而该顶升监控模块接收感测机构的感测讯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顶升策略模块至少包含有一预顶施工单元、一试顶升施工单元、一顶升施工单元、一保压施工单元及一降桥施工单元。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感测机构至少包含有一变位传感器、一倾斜传感器、一应变传感器及一压力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本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块示意图。
组件标号对照:
监控机构1;
顶升策略模块11;
预顶施工单元111;
试顶升施工单元112;
顶升施工单元113;
保压施工单元114;
降桥施工单元115;
顶升监控模块12;
油压控制机构2;
千斤顶3;
感测机构4;
变位传感器41;
倾斜传感器42;
应变传感器43;
压力传感器44;
桥梁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基本架构示意图及本发明的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系一种桥梁顶升同步控制整合系统,其至少由一监控机构1、一油压控制机构2、多数千斤顶3以及一感测机构4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监控机构1至少包含有一顶升策略模块11及一顶升监控模块12,其中该顶升策略模块11至少包含有一预顶施工单元111、一试顶升施工单元112、一顶升施工单元113、一保压施工单元114及一降桥施工单元115。
该油压控制机构2与监控机构1连接。
各千斤顶3分别与油压控制机构2连接。
该感测机构4与监控机构1连接,且由该顶升监控模块12接收其感测讯号,而该感测机构4至少包含有一变位传感器41、一倾斜传感器42、一应变传感器43及一压力传感器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中华顾问工程司;廖庆隆;赵鸣;王仲宇;马俊强,未经财团法人中华顾问工程司;廖庆隆;赵鸣;王仲宇;马俊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83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