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8376.9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晋;冯亮;罗超;左银龙;王卉子;赵红军;张硕韶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赵朋晓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轨道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突发事故下的被动防护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列车的碰撞能量主要集中在头车部分,而耐撞击结构实际上是通过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而自身产生局部变形的结构。
现有的技术方案如下:
图1为传统的轨道车辆的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为左右对称结构,以一侧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该吸能装置主要包括:纵梁组成1、防爬器组成2、底板3、边梁组成4、横梁组成5;其中纵梁组成1包括:一个U形梁和一个覆盖于该U形梁开口上的盖板,最终形成一个方形梁用来承担纵向力;防爬器组成2包括:防爬器21以及压馈管22;横梁组成5包括:两个较短的第一横梁51和一个较长的第二横梁52,通过三根横梁包括两根第一横梁51和一根第二横梁52将纵梁组成1以及防爬器组成2焊接到一起,两边梁组成4分别设置在横梁组成5两端,纵梁组成1、防爬器组成2、边梁组成4、横梁组成5均焊接在底板3上面,共同形成一个吸能结构。
上述吸能装置可以为两个、并可设置在司机室与车厢之间,其中横梁组成5通过螺栓连接在车厢的车体底架上,并使两吸能装置的防爬器彼此靠近,防爬器21前端具有齿槽,两防爬器的齿槽在高度上的位置彼此交错,当两车厢碰撞时,齿槽能彼此咬合从而防止车厢向上爬,进而将碰撞能量传递到吸能装置上,防爬器组成2在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压馈管22变形起到吸能作用。
由于上述吸能装置各组成件之间均焊接,当碰撞能量不是很大或者仅仅在局部受力时,吸能装置可能产生局部变形,但是变形后的吸能装置吸能作用会相应减弱,为了降低安全隐患,需要更换新产品或进行修复;但是,由于这种结构性破坏变形不规则,整体修复起来十分困难,难以实现,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换新的吸能装置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吸能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吸能部件的可更换性,提高了吸能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约维护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器、底梁和多根吸能单元梁;
所述防爬器与所述底梁均呈横向延伸,所述吸能单元梁呈纵向且间隔排列在所述防爬器与底梁之间;
所述吸能单元梁的一端与所述防爬器之间、以及所述吸能单元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梁之间均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吸能单元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使得所述吸能单元梁在受压时能先产生塑性变形的诱导部。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在车厢之间发生碰撞时,吸能单元梁作为主要吸能部件产生塑性变形,吸能单元梁受压后在诱导部产生塑性变形,相邻两诱导部之间的吸能单元梁随诱导部变形后逐渐层层折叠,吸能装置在充分吸能的过程中可控有序地发生塑性变形,为驾驶员提供了安全空间,且每根吸能单元梁上的诱导部均能充分发挥吸能作用;在维修吸能装置时只需要将连接在底梁与防爬器之间产生变形的吸能单元梁更换掉即可,且当需要提高其吸收能量时可以只增加吸能单元梁的数量及其排布;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吸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浪费,降低了轨道车辆的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装置中去掉两侧端盖板后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能装置中去掉两侧端盖板后的内部立体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吸能单元梁的主视图一;
图6为图5中沿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吸能单元梁的主视图二;
图8为图7中沿B-B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吸能单元梁的主视图一;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图9中沿C-C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吸能单元梁的主视图二;
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2中沿D-D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吸能单元梁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吸能单元梁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中沿E-E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8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