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模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9327.7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申;李辉;王震;阮林凡;陈世涛;刘明森;赖荣胜;丁文军;卢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张应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冲压模具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冲压模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制造汽车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冲压制件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包边机及油压机上的压合模生产节拍快,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制件的定位做到十分精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件的品质,符合用户对汽车整体的质量要求。
某车型行李箱总成压合模是一个典型的V型汽车覆盖件压合模,而V型件的定位是压合模设计中的难点,现有的设计方式是下模一般通过凹模粗定位,再使用定位板进行精定位,内板则通过定位销组件定位。如图1所示,该定位销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设置在该固定座上的定位销,通过定位销与V型件上的定位孔配合,实现V型件的定位。常用内板定位销组件虽然可以实现定位销左右、前后侧定位,但由于定位销孔径比内板定位孔孔径单边小0.1mm,压合过程由于内板窜动造成定位孔变形,或者机床不稳定定位销与定位孔发生偏移,这些都会造成定位销无法顺利退出,出现带件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带件现象发生的冲压模定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冲压模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上套装有弹簧和卸料块;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顶面贴合,另一端与所述卸料块的底面贴合,所述定位销的顶端延伸出所述卸料块的顶部。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定位销沿轴向开设有径向贯穿该定位销的限位槽;限位销从所述卸料块的一侧穿入,穿过所述限位槽,从所述卸料块的另一侧穿出。
优选地,所述限位销的一端为沉头,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销相贯的插销。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安装基座上;该固定座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安装基座贴合,其中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与所述安装基座之间设置有调整垫。
优选地,调节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基座和调整垫后与所述固定座联接,通过调整所述调节螺栓使得所述固定座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位置可微调。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固定座的顶面上盖装有防止该固定座从所述安装基座拔起的防脱块。
优选地,通过紧固螺栓将所述防脱块、固定座与安装基座紧固联接。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安装基座紧固联接在安装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基座通过定位柱和螺栓紧固联接在安装支架上。
本发明通过在定位销上加装弹簧和卸料块,冲压时弹簧被压缩,卸料块起到压料作用,完成一次冲压后,弹簧复原将卸料块顶起,卸料块将制件推出,有效地避免了定位销带料现象的发生,从而提升了冲压生产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冲压模定位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冲压模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纵剖视图;
图7为图3的纵剖视图;
图2至图7中附图标记为:
1定位销,2限位销,3防脱块,4第一调整垫,5固定座,6安装基座,7弹簧,8第二调整垫,9卸料块,10插销,11-1定位柱,11-2螺栓,12安装支架,13紧固螺栓,14限位槽,a第一调节螺栓,b第二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冲压压合过程由于制件窜动造成定位孔变形,或者机床不稳定定位销与定位孔发生偏移,这些都会造成定位销无法顺利退出,出现带件现象。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冲压模定位装置,如图2所示,该冲压模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座5,固定座5上设置有定位销1,定位销1上套装有弹簧7和卸料块9;弹簧7一端与固定座5的顶面贴合,另一端与卸料块9的底面贴合(弹簧7可以选择将其端面与卸料块9的底面焊接来实现贴合)。定位销1的顶端延伸出卸料块9的顶部。通过在定位销1上加装弹簧7和卸料块9,冲压时弹簧7被压缩,卸料块9起到压料作用,完成一次冲压后,弹簧7复原将卸料块9顶起,卸料块9将制件推出,有效地避免了定位销带料现象的发生,从而提升了冲压生产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9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