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9410.4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申;刘春雨;李辉;阮林凡;丁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5/02 | 分类号: | B21D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废料 顶出滑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压模具零部件,特别是一种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
背景技术
冲压生产在满足制件精度及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冲压模具开发费用最低化,生产成本最小化,模具生产节拍最高化,冲压生产自动化,已成为模具工装研发的趋势。特别是为了实现冲压生产的自动化,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废料能否稳定顺畅的自动排到机床外。
某车型左右地板修冲模就是一个典型的汽车修冲模,该修冲模是沿封闭轮廓线将冲件从板料上分离,冲压过程需要完成周圈修边和废料排放,这类零件是将箍在凸模上或卡在凹模内的废料或冲件卸下、推出或顶出,以保证冲压工作继续进行。为此,类似左右地板修冲模这样的修冲模具需采用排布废料刀这一卸排料结构来切断废料,并将废料顺利排放到模具外。但现有模具在排布废料刀时,容易出现刃口和刃口相互碰撞以及或卡料现象,这就导致了废料排出不顺畅。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加装废料钩,但是这一方法无法控制走料方向,会有废料滑入模具中。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加气缸顶料架,但此方法仍无法控制走料方向,还增加了模具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废料走向稳定,顺畅滑出的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包括固定架,以枢接方式安装在所述固定架顶端的顶料滑料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一侧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可将所述顶料滑料架顶起落下使得该顶料滑料架在所述固定架顶端枢转。
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为驱动气缸。
优选地,所述顶料滑料架包括枢轴,所述枢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枢轴的一端向上弯折出可用于顶出废料的弯折部,所述支架的中部通过横梁连接;所述顶料滑料架通过所述枢轴枢接在所述固定架顶端,所述驱动气缸中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横梁的中部枢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气缸中活塞杆的自由端的顶端固装有U型驱动块,所述横梁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板,该连接板设置在所述U型驱动块的U型槽内;驱动轴从该U型驱动块的一侧穿入,穿过所述连接板,从所述U型驱动块的另一侧穿出,从而实现所述驱动气缸中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横梁的中部的枢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位于所述横梁之下固装有耳环固定座,所述驱动气缸的底部与该耳环固定座枢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固装有双耳环固定座,所述枢轴穿过所述双耳环固定座,从而实现所述顶料滑料架与所述固定架顶端的枢接。
优选地,所述枢轴为阶梯圆柱轴,其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
本发明设计有顶料滑料架和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机构驱动顶料滑料架顶起落下,可实现废料的自动排出,废料不会出现卡料现象且排出顺畅,路线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中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中驱动气缸顶起时的轴测图;
图3为实施例中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中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安装在修冲模具中的轴测图;
图5为图4中局部放大试图;
图6为实施例中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安装在修冲模具中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驱动轴、2顶料滑料架、21支架、22横梁、3驱动气缸、4耳环固定座、5固定架、6枢轴、7双耳环固定座、8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该修冲模具废料顶出滑料机构包括固定架5、顶料滑料架2和顶升机构。
顶料滑料架2以枢接方式安装在固定架5顶端,顶升机构设置在固定架5一侧,顶升机构可将顶料滑料架2顶起落下使得该顶料滑料架2在固定架5顶端枢转。可实现废料的自动排出,废料不会出现卡料现象且排出顺畅,路线稳定。
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顶升机构为驱动气缸3,气缸便于采购,成本低廉,可替代性高。另外,也可选择其他顶升机构,如氮气弹簧等。
顶料滑料架2包括枢轴6,枢轴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21,支架21远离枢轴6的一端向上弯折出可用于顶出废料的弯折部,支架21的中部通过横梁22连接;顶料滑料架2通过枢轴6枢接在固定架5顶端,驱动气缸3中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横梁22的中部枢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9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