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稀土含量的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致密磁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1218.9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马毅龙;陈登明;孙建春;周安若;李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H01F41/02;B22F9/04;B22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含量 各向异性 纳米 ndfeb 致密 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较低稀土含量的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致密永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磁性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复合Nd2Fe14B/α-Fe永磁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磁性能以及较低的稀土含量,生产成本较低,现已被广泛用于制作粘结磁体。然而由于其稀土含量少于12at%,合金中不含有富稀土晶界相,利用传统的制备方法无法获得微观结构理想的各向异性磁体,因此现有磁体的磁性能较低。
为获得纳米晶Nd2Fe14B/α-Fe永磁合金,并使硬磁相具有理想的c轴取向,提高磁体磁能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以纳米晶富稀土NdFeB材料为基体,混合纳米复合Nd2Fe14B/α-Fe粉末,或在基体表面镀纳米软磁颗粒,如Fe和FeCo等,然后采用热压、热变形来制得各向异性磁体;以低稀土含量的NdFeB合金为基体,加入特定成分,利用强磁场热处理来制得各向异性NdFeB薄带。前者,只有当软磁相含量不大于5%时,合金才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其总体稀土含量仍大于12%;后者,需要很大的磁场(5~10T),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且磁性能并不理想。
热压热变形法是一种制备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且制备的磁体磁性能较高。但纳米复合Nd2Fe14B/α-Fe合金由于稀土含量较低,高温热变形后,晶粒容易异常长大,造成矫顽力剧烈下降,严重影响永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掺杂特定合金元素,利用低能球磨,并结合热压热变形技术,制备出各向异性度高的、晶粒尺寸较小的致密低稀土NdFeB磁体,为实现高性能、低稀土含量的NdFeB合金的制备提供一条新途径。
一种低稀土含量的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致密磁体,以原子百分比计,稀土含量为8~12%,B元素含量5.6~6.2%,Zn元素0.5~2.5%,Nb元素0.5~3%,Co元素0~9%,Ga元素0~0.5%,其余为Fe元素。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的低稀土含量的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致密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母合金制备:以原子百分比计进行配料:稀土元素含量为8~12%,B元素5.6~6.2%,Nb元素0.5~3%,Co元素0~9%,Ga元素0~0.5%,其余为Fe元素;配料后,经真空熔炼得到铸锭,而后将铸锭破碎成5~10mm的小块进行真空快淬处理,快淬时辊轮线速度为16~32m/s,将快淬后的条带破碎成合金粉末,合金粉末粒度为60~100目;
将所述合金粉末与占合金粉末质量0.5~2.5%的锌粉或纳米锌粉混合,并放入球磨罐中,进行低能球磨处理;低能球磨时,利用正庚烷作为保护溶剂,利用油胺作为表面活性剂;将球磨后的粉末取出,先用正庚烷和丙酮清洗,放入高温真空烘箱中烘干,而后放入特制硬质合金模具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烧结方式是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或放电等离子烧结,真空度为5~7×10-3Pa或为氩气气氛,烧结温度为650~750℃,压力为300~800MPa,保温时间2-5min;
将热压样品取出,并放入内径较样品直径大60%~90%的模具中,放入真空热压炉中进行热变形处理,烧结方式可以是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或放电等离子烧结,真空度5~7×10-3Pa或为氩气气氛,热变形温度为700~850℃,压力为30~70MPa,热变形速率为0.02~0.1mm/s,然后自然冷却,并脱模取出样品。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正庚烷用量为混合粉末质量的1-5%,表面活性剂加入量为混合粉末质量的1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球磨罐中为氩气气氛,转速为120~160转/min,球磨时间为10-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