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665.4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木原隆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6 | 分类号: | 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谱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仪等的色谱设备所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色谱设备是如下装置,其中该装置用于对试样进行分析,以获得表示示出信号强度(例如,输出电压)相对于时间的色谱图的一组数据(以下将这样一组数据称为“色谱图数据”)。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该色谱图数据以检测色谱图上出现的各峰,通过将所检测到的峰的位置(保留时间)与预设的识别表进行比较来识别与该峰相对应的物质(成分),并且根据该峰的高度或面积来计算该物质(成分)的浓度和/或量。以下将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称为“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
由于包括A/D转换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在硬件方面存在限制,因此通常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在能够处理的信号水平方面存在一些限制。针对水平为上限以上或下限以下的信号的输入,该系统无法进行正确计算。
除针对信号处理的这种限制以外,还应当注意,利用色谱设备的检测器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根据信号水平而改变。例如,在作为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所使用的装置(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或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中,如图9所示,随着试样中的成分浓度的增加,信号强度的非线性通常变得更加明显,这导致定量判断的精度下降。另一方面,在信号上不可避免地叠加有各种噪声。为了应对这种情形,优选在分析之前使试样稀释,以使得试样内的各成分的浓度将落在预定范围(动态范围)内。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第十六改正日本薬局方”(日本药典第16版),2011年3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液相色谱仪的应用其中之一是用于分析杂质相对于主成份的比例的杂质分析。例如,针对药品或相似产品频繁地进行杂质分析。
在分析试样中所包含的多个成分的情况下,如果目标成分的浓度没有彼此显著不同,则可以对试样的稀释率、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其它参数进行设置,以使得所有目标成分将落在动态范围内。然而,如果目标成分的浓度极其不同,则无论设置如何都可能无法正确地检测所有成分;也就是说,用于正确地检测试样中的浓度最低的成分的设置可能导致与试样中的浓度最高的成分(主成分)相对应的信号的失真或饱和,而用于正确地检测最高浓度成分的设置可能导致最低浓度成分(杂质)被噪声遮蔽。
例如,日本药典第16版(非专利文献1)包括与乙酰半胱氨酸制品的纯度有关的说明,其中该说明规定除乙酰半胱氨酸以外的物质(杂质)应满足以下要求:在通过使用与测量波长被设置为220nm的紫外吸光光度计相连接的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所获得的色谱图上,如利用面积百分比法所计算出的各物质的峰面积不应高于0.3%并且这些物质的峰的总面积不应高于0.6%(日本药典第16版日文版第311-312页或英文版第322-323页(这两个版本均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网站上公布),“アセチルシステイン純度試験(6)類縁物質”)。在用于正确地测量存在这种大的浓度差的成分的浓度比的传统方法中,制备稀释率低的试样和稀释率高的试样,并且根据这些稀释率来校正通过进行多次分析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以确定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在另一传统方法中,在两个检测器中分别设置光路长度不同的两个单元(cell)以校正光路长度,由此可以通过一次分析来确定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
即使在分析一个成分的情况下,如果该成分的浓度是预先未知的,则所检测到的强度可能超过动态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上需要调整试样的稀释率、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其它参数,并且再一次进行测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利用该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一次分析并且利用一个检测器在宽的吸光度范围内确定各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是用于对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a)设置部,用于基于所述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