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工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2909.0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何峰;占云高;王立涛;董梅;朱涛;裴陈新;孙致平;施立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3/04;C21D8/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工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工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及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该电工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钢铁工业板带类产品制造新工艺之一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设备配置和工艺不成熟等原因,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尚无生产性能优良的电工钢的先例,无法提供大量市场急需的性能优良的电工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使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该钢板的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工钢板,其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060%,Si1.10~1.30%,Mn0.60~0.70%,P≤0.10%,S≤0.0080%,Als0.2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进一步地,其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034%,Si1.19%,Mn0.62%,P0.081%,S0.0022%,Als0.26%。
进一步地,其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057%,Si1.36%,Mn0.69%,P0.068%,S0.0045%,Als0.39%。
进一步地,其为无取向电工钢板。
上述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采用CSP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
进一步地,连轧之前包括如下步骤:
(1)转炉冶炼;
(2)钢包吹氩;
(3)RH真空处理;
(4)LF炉精练;
(5)连铸。
进一步地,连轧中:a、温度制度为:隧道炉1150±20℃加热,开轧温度1070±30℃,终轧温度850~900℃,卷取温度650~700℃;b、压下制度为:前2机架相对压下率40-65%,第3~5机架相对压下率30~45%,第6机架相对压下率15-35%,第7机架相对压下率≤20%。
进一步地,连铸过程中钢水过热度控制在无取向电工钢板液相线+15-30℃,连铸过程采用正弦结晶器振动曲线,正弦结晶器振动曲线振动频率260-300次/s,振幅6-7mm,连铸拉速控制在3.0-4.5m/min。
进一步地,热轧卷经单机架往复式冷轧机轧制成为0.5mm的冷硬卷,进入后续的连续退火+涂绝缘层生产线,生产出无取向电工钢成品钢卷。
进一步地,连轧中冷却采用机架间冷却、F1~F2和F2~F3的二次除鳞,后段冷却为层流冷却。
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性能优良无取向电工钢板高磁感、低铁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性能优良无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工艺,为薄板坯连铸连轧线生产更高档次的环保性能优良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原料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CSP工艺产品制造范围,并通过后续的酸洗冷轧和连续退火生产,批量提供性能优良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于下游用户电机制造行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本发明多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其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060%,Si1.10~1.30%,Mn0.60~0.70%,P≤0.10%,S≤0.0080%,Als0.2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生产该无取向电工钢板的方法,所述电工钢板用CSP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所述连铸过程中钢水过热度控制在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液相线+15-30℃,连铸过程采用正弦结晶器振动曲线,所述正弦结晶器振动曲线振动频率260-300次/s,振幅6-7mm,连铸拉速控制在3.0-4.5m/min;结晶器保护渣为MBG-1型电工钢专用保护渣(生产厂家:江苏新余新钢耐火材料公司),该专用保护渣导热能力强、对钢水的增碳少、吸附夹杂能力强。所述连轧工艺制度为:a、温度制度为:隧道炉1150±20℃加热,开轧温度1070±30℃,终轧温度850~900℃,卷取温度650~700℃,b、压下制度为:前2机架相对压下率40-65%,第3~5机架相对压下率30~45%,第6机架相对压下率15-35%,第7机架相对压下率≤20%,c、采用机架间冷却、F1~F2和F2~F3的二次除鳞,后段冷却为层流冷却。
优选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2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