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3162.0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程相林;王留成;赵建宏;宋成盈;王建设;王亚婷;方少峰;徐传礼;张梅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C3/08 | 分类号: | C10C3/08;C10C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秦舜生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精制 材料 原料 综合利用 工艺 | ||
1.一种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包括步骤:
(1)提供一复配溶剂1及一煤沥青,该复配溶剂1是由氧杂环溶剂、单环芳香烃类溶剂及C5-C8脂肪烃类溶剂混合而成,且在该复配溶剂1中,氧杂环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 20%,单环芳香烃类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 - 90%,C5-C8脂肪烃类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 30%;
(2)混合所述复配溶剂1和所述煤沥青并搅拌得到一级萃取悬浮液;
(3)从所述一级萃取悬浮液中分离出一级萃取渣层及一级萃取上清液;以及
(4)将所述一级萃取上清液进行蒸馏,蒸出该一级萃取上清液中的溶剂以回收并得到一作为高性能炭材料的原料的软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该复配溶剂1与该煤沥青的质量百分含量混合比例为复配溶剂1为50% - 80%,煤沥青为20% - 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将所述复配溶剂1和煤沥青密闭混合搅拌0.5小时-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机械搅拌或超声波搅拌的方式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或将所述一级萃取悬浮液静置沉降0.5小时-20小时的方式分离出所述一级萃取渣层和所述一级萃取上清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5)提供一复配溶剂2,该复配溶剂2是由所述氧杂环溶剂、所述单环芳香烃类溶剂及所述C5-C8脂肪烃类溶剂混合而成,且在该复配溶剂2中,该氧杂环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 - 90%,该单环芳香烃类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20%,该C5-C8脂肪烃类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 20%;
(6)混合所述一级萃取渣层与所述复配溶剂2并搅拌得到二级萃取悬浮液;
(7)从所述二级萃取悬浮液中分离出二级萃取渣层及二级萃取上清液;以及
(8)蒸馏所述二级上清液,蒸出该二级上清液中的溶剂以回收并得到一粘结剂沥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复配溶剂2与所述一级萃取渣层的质量百分含量混合比例为该复配溶剂2为60% - 80%,一级萃取渣层为20% - 4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杂环类溶剂为四氢呋喃、糠醛或其混合物,所述单环芳香烃类为苯、甲苯、二甲苯或其任意混合物,所述C5-C8脂肪烃类溶剂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异戊烷、异己烷、异庚烷、异辛烷或其任意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或步骤(6)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沥青精制炭材料原料的综合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包括将所述复配溶剂2和一级萃取渣层密闭混合搅拌0.5小时-5小时,离心过滤或静置沉降0.5小时-2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1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直线电机的双工位冲压机
- 下一篇:一种涂覆竹节纱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