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4164.1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刘任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C12Q1/06;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弧菌 微生物 制剂 保质期 方法 | ||
1.一种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或不同浓度的保护剂;
所述的蛭弧菌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SM08,为2009年8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171;
所述的保护剂为谷氨酸钠、蔗糖、内消旋肌醇、棉子糖、葡萄糖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或不同浓度的保护剂,再以无菌DNB培养基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剂为终浓度1%~15%谷氨酸钠、终浓度1%~15%蔗糖+终浓度1%~15%谷氨酸钠、终浓度1%~18%内消旋肌醇、终浓度1%~15%棉子糖、终浓度1%~20%葡萄糖或终体积百分比1%~25%甘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蛭弧菌微生物制剂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①DNB培养基的制备:称取0.8g/L的营养肉汤,0.5g/L的酪蛋白水解物,0.1g/L的酵母提取物,30g/L的海水晶,用蒸馏水溶解混匀,调整PH至7.5,115℃高温蒸汽灭菌20min;
②宿主菌悬浮液的制备:在LB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培养,离心,弃上清收集菌体,每100mL培养液收集的菌体用2~3mL DNB培养基悬浮,得到宿主菌悬浮液,4℃保存备用;
③蛭弧菌的活化:取保藏的蛭弧菌,将蛭弧菌保藏液加入到DNB培养基中,再按照50mL DNB培养基中接种500μL由步骤②制备的宿主菌悬浮液的比例接种宿主菌悬浮液,培养,得到活化后的蛭弧菌;
④蛭弧菌微生物制剂的制备:将活化后的蛭弧菌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蛭弧菌的生长情况;挑取有规则的单个噬菌斑,接种到DNB培养基中,同时按照50mL DNB培养基中接种500μL由步骤②制备的宿主菌悬浮液的比例接种宿主菌悬浮液,培养,得到蛭弧菌种子液,将蛭弧菌种子液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蛭弧菌微生物制剂;
⑤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蛭弧菌的浓度及生长情况,得到浓度为2.1×1011~5.74×1012pfu/mL的蛭弧菌微生物制剂,用该蛭弧菌微生物制剂进行后续的加速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②中所述的培养的条件为250rpm、30℃培养24h;
步骤②中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4℃、6000rpm离心15min;
步骤③中所述的蛭弧菌保藏液与DNB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25~50);
步骤③中所述的培养的条件为28~35℃、100~150rpm恒温培养48~72h;
步骤④中所述的培养的条件为28~35℃、100~150rpm恒温培养48~72h;
步骤④中所述的将蛭弧菌种子液进行离心的条件为4℃、6000rpm离心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保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剂的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蛭弧菌微生物制剂、不同种类和/或不同浓度的保护剂混合,再以无菌DNB培养基填充,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置于25℃、37℃、45℃、55℃、65℃下进行加速试验;
(3)定期取样,检测混合液中蛭弧菌的浓度;
(4)运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及步骤(3)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蛭弧菌微生物制剂的保质期;通过比对保质期来确定保护剂的效果;当保质期越长,保护剂效果越好;保质期越短,保护剂效果越差;
步骤(1)中所述的保护剂为谷氨酸钠、蔗糖、内消旋肌醇、棉子糖、葡萄糖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41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