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枝皮芯剥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4230.5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平;李乔兰;谭天富;方佳;张勇;马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7J3/00 | 分类号: | B27J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枝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枝条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桑枝皮芯剥离机。
背景技术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有着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桑树每一季桑叶收获之后,为了保持桑树和土地的养分,都要对桑树进行夏伐、冬整,每年剪枝2次,每亩桑田的废弃桑枝可剥取鲜桑皮约700kg,利用桑枝皮可提取原生桑皮纤维。桑皮纤维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纤维,具有柔韧、密度适中、可塑性强和优良的吸湿透气性、保暖性等特点,是绿色纺织品或生态纺织品原料。目前,常用的桑枝剥皮方法,大多为手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而且常因不易剥取剥皮不彻底,浪费原料,或采用刀具剥皮使纤维损伤,并使剥取的桑皮中混杂大量木屑,为后续加工增加除杂负担。而现有的剥皮机,虽然解决了人工剥皮的问题,但因其所采用的机械结构易造成桑枝条过度破碎,桑皮完整性差,纤维的损伤严重,并且桑皮与桑枝碎屑不易分离,不利于桑枝皮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人工或机械剥取桑皮的技术缺陷,并通过反复实验改进,提供一种新型桑枝皮芯剥离机,该设备采用简洁的机械结构和全新的设计原理,不仅提高了桑枝的皮芯分离率,而且剥取的桑皮完整性较好,纤维损伤小,提高了桑皮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桑枝皮芯剥离机,包括剥皮装置以及位于剥皮装置出口处下方的原皮仓,所述剥皮装置包括两组螺旋罗拉,每组上、下螺旋罗拉外圆表面分别设有螺距为8—10 mm,螺旋角为20°的左、右旋向的螺纹齿,第一组上下罗拉常态间距为5—8mm,第二组上下罗拉常态间距为4—5mm。操作时,将数根桑条大端置于前部,并排喂入剥皮装置,剥皮装置由两组螺旋罗拉组成,每组上、下罗拉外圆表面分别设置左、右旋向的螺纹齿,罗拉两端设有压力弹簧。喂入桑枝在螺旋罗拉的适度压力和左、右旋向齿体的反向捻搓力、分撕作用下,使桑皮从枝杆上开裂、剥脱,又不因作用力过大造成枝杆过度破碎,使皮和破碎枝杆不易分开。本发明旨在利用左右旋向的螺纹齿对桑枝的捻搓力和分撕作用,使桑皮在桑枝上开裂、分离和剥脱。经试验选用螺距为8—10 mm,螺旋角为20°的螺纹设计,有利于桑枝皮与芯杆的分离,可获取较完整的桑枝韧皮层,通过振动器、牵引罗拉的辅助作用,皮芯分离率可达9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剥皮装置入口处设有送料槽。方便将数根桑条并排喂入料槽,在剥皮罗拉作用下,进入剥皮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剥皮装置出口,且在原皮仓上部设有归料槽。皮、杆初步分离后的桑枝在罗拉作用下前行进入归料槽,归料槽可以限制桑枝条因受螺旋罗拉左右旋向螺旋齿的作用力而发生跑偏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归料槽上部设有振动器。在归料槽上部设置的振动器,可以上下振动,在振动作用下使皮杆进一步剥离。
进一步地,所述归料槽出口处下方,原皮仓的上方设有牵引罗拉。桑皮由重力下垂进入下方一对牵引罗拉中,在牵引罗拉作用下,使部分未完全分离的桑皮在继续前行过程中从前方转移罗拉握持的枝杆上撕落,进入原皮仓。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罗拉表层设有保护层。在牵引罗拉表层设置保护层,可以保护桑皮在牵引过程中,不被损坏,使之能够形成完整连续的桑皮。
进一步地,所述剥皮装置中的两组螺旋罗拉两端还设有调压弹簧。可以灵活调节两组螺旋罗拉的压力和间距,以适应各种粗细的桑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1)结构简单。利用左右旋向的螺纹齿对桑枝产生的捻搓力和分撕作用,使桑皮在桑枝上开裂、分离和剥脱;
(2)剥皮效果好。经试验选用螺距为8—10 mm,螺旋角为20°的螺纹设计,有利于桑枝皮与芯杆的分离,可获取较完整的桑枝韧皮层,通过振动器、牵引罗拉的辅助作用,皮芯分离率可达90%以上。
(3)纤维损伤小。该设计对桑枝和桑皮的作用方式适度,不会造成桑枝条的过度破碎,纤维的损伤断裂也较小,有利于利用桑皮提取桑皮纤维,减少了桑皮中残留的桑枝碎屑,便于进行纤维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送料槽;2—剥皮装置;3—振动器;4—归料槽;5—牵引罗拉;6—原皮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4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操作员潜在伤害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高强焊丝的锻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