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速崩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5488.7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杉本昌阳;北冈健一;齐藤泰纪;上村胜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47/26;A61K47/38;A61K4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常海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速崩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11月25日、申请号为200980147342.3、发明名称为“口腔速崩片及其制备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通过常规片剂生产设备来制备,并且本发明涉及在制备、分配和配制等各步骤中具有实用的制剂强度、并且在口腔中具有快速崩解性质的新型口腔速崩片,以及该新型口腔速崩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医疗过程中,口腔速崩片在罹患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或吞咽困难的病人中以及术后难以起身的病人中高度所需。目前,包括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制剂在内的多种口腔速崩片已开发上市,然而考虑生产成本等,在不需任何特殊制剂成分或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可在常规设备中制备的口腔速崩片的研发目前已成为主流。
口腔速崩片需要显示出在口腔中快速崩解的性质,并且需要具有足够的物理强度(即硬度),以使其在制备、分配、配制等各步骤中以及在从泡罩包装取出片剂的处理过程中不被损坏。考虑服用的舒适性,这些片剂通常含有清凉的糖醇(包括甘露醇、赤藓糖醇)作为赋形剂。例如,WO97/047287小册子(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压缩成型以下混合物而制得的口腔速崩片,该混合物包括平均粒度小于或等于30μm的糖醇或糖、活性成分和崩解剂。然而,该发明具有以下缺点:用作制剂成分的微粉化甘露醇导致压片缺陷,例如粘附于压模和冲头上,并降低了压片用混合物的流动性。
专利文献JP-A-2006-70046(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压缩成型以下混合物而制得的口腔速崩片,该混合物包括平均粒度为30μm至300μm的糖醇或糖、活性成分、崩解剂和纤维素;专利文献JP-A-2000-119175(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压缩成型以下混合物而制得的口腔速崩片,该混合物包括活性成分、结晶纤维素、乳糖、琼脂粉以及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羟丙基淀粉。这些片剂具有以下缺点:例如,由于片剂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水不溶性成分,使得在服用时舌头有不好的感觉。
专利文献JP-A-2000-44490(专利文献4)公开了这样的口腔速崩片,其中将在美国药典(USP/NF)中所描述的C型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作为崩解剂或崩解助剂进行配料。然而,该片剂通常通过直接压片法来制备,并且其中所使用的聚合物被限定为C型甲基丙烯酸共聚物(L100-55或L30D-55)。
专利文献JP-A-2004-315483(专利文献5)和专利文献JP-A-2006-199632(专利文献6)公开了通过压缩成型以下颗粒物而制得的口腔速崩片,该颗粒物包括含有糖或糖醇以及水不溶性亲水性成分的混合物。在这些片剂中,将海藻糖、乳糖或甘露醇(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赋形剂进行配混,将淀粉、含有淀粉的谷粉、微粒硅酸酐、羟丙基淀粉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水不溶性亲水性成分进行配混。然而,这些发明具有以下缺点:由于水不溶性亲水性成分的吸湿性高,因此在储存过程中片剂的硬度倾向于降低。实际上,专利文献5公开的测试结果显示,在加湿储存条件下(25℃/75%RH),片剂硬度降低至约1/2。
第二届PLCM研讨会报告摘要,第27页(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将水不溶性物质Kollicoat SR30D(其为乙酸乙烯酯的水性分散体)喷洒到甘露醇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物上进行喷雾造粒而制得的颗粒,其中甘露醇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物是适用于通过直接压片法来制备口腔速崩片的赋形剂。然而,除Kollicoat SR30D以外,该PLCM研讨会报告摘要没有公开任何其它水不溶性物质。
最近,在配药房中通常采用自动片剂包装机将多种固体制剂包装成一个单位。这种单剂量包装具有以下优点:可以避免病人误服药品,并且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另一方面,在采用自动片剂包装机包装的单剂量包装中,已要求制剂具有足够的硬度,以使其在包装作业过程中不会被损坏。在这方面,还报道了这样的口腔速崩片,其中当片剂硬度(kg)除以片剂重量(mg)的值大于或等于0.022时,口腔速崩片可以通过自动片剂包装机作业(非专利文献2:PHARM TECH JAPAN Vol.22No.3(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未经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54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